「抖音一響父母白養」何以成為台灣揮之不去的政治心魔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抖音一響父母白養」,這一句台灣青年世代嘲諷抖音(TikTok)用户的流行語,近日成為台灣社會討論的熱點之一。緣起於台灣彰化一名小學教師,在臉書(Facebook)分享對於六年級學生普遍沉溺於抖音的現象觀察,提出了六點提醒,並總結為「抖音一響父母白養」,呼籲家長千萬不要拿孩子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該文一出,隨即得到廣泛的轉發與共鳴,側面體現了台灣社會對抖音現象的心理焦慮。

根據該名教師的文章,她指出現在台灣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手機與網路吃到飽,並與前一屆畢業生相比,提出了六點差異:一是抖音音樂一下,全班像是「集體洗腦」跟着順口溜;二是開始寫簡體字,語文落了一截;三是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網路交友情形;四是影片過量;五是孩子從影片學習身體分際與不宜玩笑;六是過度使用手機之後的容易生氣、翻臉等戒斷症狀。文章最後強調,孩子不太會辨別抖音、YouTube等影像背後「隱含錯誤的價值觀」,父母需要格外留意其閲聽內容。

從文章底下留言來看,網友看法大致分為兩大派,一派認同該名教師的說法,認為抖音這類短影音平台確實對台灣青少年產生嚴重的負面「洗腦」情況,需要警惕和限制;另一派則認為,此乃正常的世代現象,一味的嚴禁和圍堵只會造成反效果。而台灣行政院在媒體的提問下,對此亦做出回應,發言人羅秉成於3月17日表示,立法管制不一定有效,從教育體系創建媒體素養,培養數碼公民意識,是長遠之計;他也不忘重申,來自境外敵對勢力滲透方法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國界的網絡成為散播假資訊的便捷渠道,防不勝防,需要提高警覺加以注意。

台灣小學教師撰文提醒年輕世代受抖音影片「集體洗腦」,台灣小學生開始使用「簡體字」以及「視頻」等大陸用語。(HK01)

抖音自2018年初在台灣設立營運團隊之後,據統計台灣每月活躍使用者高達300萬,且近七成用户為24歲以下族群;此外,另一個受台灣年輕群體愛用的「小紅書」,也以18歲至24歲用户佔比最高。事實上,來自中國大陸的影音或社群軟件在台灣年輕世代走紅,並非今(2022)年橫空出世的文化現象。《多維TW》雜誌曾於2021年5月製作封面故事「告別太陽花、小紅書世代來了」,便已聚焦追陸劇、陸星和陸綜、看b站(bilibili)、刷抖音、聊小紅書上的美妝教程,早已成為台灣「Z世代」(1995年至2012年出生)習以為常的「日常」,並由此形成有別於「太陽花世代」的認同樣貌。

在該名小學教師的「抖音勸世文」發表之前,台灣媒體已陸續出現幾波關注臉書與Instagram已然過時、年輕人愛用小紅書的情況。甚至有台派人士撰文喊話,要台灣社會正視中國大陸「文化入侵」,包括使用簡體字、吃大陸零食,並站在其台獨立場,呼籲警惕「天然支」(天然統)在未來可能取代「天然獨」。

2014年太陽花運動被認為是台灣「天然獨」世代躍上台面,但太陽花世代之後的政治認同也已經悄然發生轉變。(新華社)

究竟為何來自於中國大陸的新興網路平台,成為了當下台灣很大一部分人的「政治心魔」,三不五時便出現一波「檢討」聲浪以及「警惕」呼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爭議的本質性根源其實來自於世代差異。眾所周知,每個世代有其自身流行的文化,從而形成了世代內相通的話語,同時也形成了不同世代之間的「代差」或「代溝」,而網路使用習慣當然也包括在內。舉例來說,當網路遊戲或手機遊戲快速發展之後,父母與教師很自然便會視之為影響學習的障礙,也擔心會有暴力或色情問題的發酵;而在YouTube等影音平台出現之後,前面不熟悉此種傳播形式的世代,同樣對此抱持敵視或反對的立場。

第二,世代差異被統獨政治的現象所覆蓋。可以看到,在每一波對中國大陸網路平台的反彈潮之中,都會出現抵制「中國文化入侵」的理由,包括在網路上屢見不鮮的「支語警察」,到處糾正台灣人不可使用「早上好」等大陸用語。該名教師發文與留言也提到,台灣小學生廣為使用「視頻」、「三觀全毀」、「很火」,並且書寫「簡體字」,以及兩岸發音差異的字詞傾向於大陸讀法,「用語全部被統一」。說明了台灣社會對於網路習慣差異的理解,很快地又鑲嵌進統獨認同的矛盾之中,從而把文化傳播現象很輕易地歸結到敵對政治認同的滲透。

台灣網路出現「支語警察」,糾正台灣人不該使用大陸用語。(Facebook@興趣使然研究小組)

第三,對台灣邊緣化的焦慮體現。抖音等網路平台的走紅,並非台灣一時一地的現象,而是世界範圍內的共相。2021年4月的資料顯示,字節跳動旗下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以5,900萬下載量,蟬聯全球移動應用(非遊戲)下載榜冠軍。以2022年北京冬奧為例,包括美國運動員在內,許多海外選手更樂於使用抖音分享在賽場和奧運村裏的生活點滴。此前台灣PTT論壇上曾出現「抖音上架智商下降」、「抖音一學腦袋中邪」、「抖音一關普世同歡」等等花式笑哽,但有台灣網路節目進行街訪,受訪的大學生先是表明「看不起」抖音使用者、批評用户都是「屁孩」,在主持人追問下,受訪者坦言私下還是會看抖音影片。

包含網路文化在內的強勢文化傳播,本身就是政治、經濟與資本實力在全球化時代的必然產物,因此以中美角力為表現形式的大國博弈,美方更是把微信、抖音等產品視為眼中釘。例如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3月初訪問台灣時,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提問「如何應對中共訊息戰?」蓬佩奧答以必須開始處理「華為、抖音」等「已知威脅」。在強勢資本文化傳播,以及中美博弈的格局下,台灣對於抖音的抗拒,在客觀上也體現了弱勢與被動的地位,只能靠着選邊站隊來彰顯「主體性」,連手機APP也不例外。

台行政院長蘇貞昌(中)於3月8日在立法院會吟起婦女節應景詩句,並稱詩句為孫中山所作。不過隨後網友發現,他口中的《女人頌》,其實出自陸劇《走向共和》。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3月16日被問及此事,笑答「我還可以再推薦幾部」。(台行政院供圖)

台灣已經有一些學者主張,中國大陸的手機APP有「侵犯隱私」和「資安疑慮」,且為了避免「中國軟件發揮統戰作用」,相關單位應對這類中國大陸社交媒介在台灣運作進行掌握。然而,曾經痛批大陸影視文化「入島入户入腦」的台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自揭從陸劇《走向共和》援引詩句,還被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酸了一把;此前民進黨立委在議場發布的自拍照片,背景也是「愛奇藝」影音平台。不只於此,如今抖音短影片早已在臉書、YouTube和Line等平台上大為流傳,就算禁掉抖音亦無濟於事。這些情況都說明了,抱持着政治意識形態想要在網路時代進行「防堵」,恐怕連民進黨政府高官們都已置身「抖音一員」。

台灣傳播學者夏春祥曾指出,「每個世代都急於拿自己的標準、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其他世代。但從文化的視角來說,我期待每個世時代都能有自己的主體性去發展自己的文化,這樣融合會更加地自然。每個世代都可以有自己的流行。」要想徹底擺脱「抖音一響父母白養」的政治心魔,台灣需要更有自信地正視時代變遷,而不會在政治對抗的氛圍下自我虛耗、自我邊緣,甚或顧影自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