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勢正在起變化 中國何時調整防疫政策
過去兩年,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採取了比較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只要某地出現疫情,當地政府迅速會集中人力、物力,對確診患者進行集中收治,對確診患者的密接人員進行集中隔離,對當地民眾出行、工作、學習進行管控,直到當地疫情有效控制,才放開管控。為了防止境外病例輸入,中國大陸實行了非常嚴格的入境隔離政策,所有入境人員都要在指定地點進行嚴格的集中隔離。
這套防疫政策的效果確實立竿見影,讓中國絕大多數人免於新冠病毒的傷害,中國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非常低。但事有兩面,這套防疫政策由於比較嚴格,不僅成本高,基層工作人員、醫護人員、防疫人員長期處於待命或高負荷的工作狀態,十分辛苦,而且會給民眾的正常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交流帶來諸多不便。一方面隨着疫苗接種的不斷普及和新冠病毒的毒性下降,疫情的危害性逐漸降低,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執行防疫政策時容易擴大化,動輒一刀切或層層加碼,給民眾正常生活和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使得許多人希望中國政府能夠適時調整防疫政策。這也是為何充滿人性化、柔性化的上海防疫模式能獲得廣泛認同。
正是在此背景下,最近中國的一些言論和行為或在預示防疫政策將會適時進行調整。2月18日,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輝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進口註冊。該藥品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用於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2月2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發文提出「探索靈活而可控式開放」。他一方面主張「當前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實施與病毒共存,對我國風險很大,不宜隨之起舞」,另一方面認為「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3月7日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文主張「下階段的工作應該是力求防控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力爭在常態化防控和疫情處置的各個環節採取最優的防控措施,做到以最小的防控成本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同日,中國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提出「不能把動態清零理解為就是零感染」。
3月11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防疫政策提問時表示,「我們會根據疫情的形勢變化和病毒的特點,使防控更加科學精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我們會不斷地積累經驗,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變化,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暢通起來」,「努力為世界回歸正常共同創造條件」。這個回答雖未明確說中國何時開放國門,但提到了中國逐步放開防疫政策的先決條件:疫情的形勢變化、病毒的特點和人民生命健康。3月12日中國副總理孫春蘭召開會議時提到一個細節:「要針對奧密克戎傳播特點,推廣『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監測模式,群眾可自行購買檢測。」目前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已制定印發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
3月14日張文宏醫生再次發文,對當下中國疫情形勢、新冠病毒的特徵、今後中國大陸的防疫政策作了分析。他認為雖然中國眼下這波疫情來得突然,但更多是一次倒春寒。他以數據為支撐,分析了新冠病毒的特徵,大意是目前新冠病毒的毒性確實明顯下降了,主要危及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在實現了廣泛接種和自然感染率的國家,新冠病毒現在可能甚至沒有流感那麼致命」,「對於這個病毒,消除恐懼是我們必須走出的第一步」。當然,他也提到像英國這樣有着廣泛自然感染的國家「付出了慘痛的群體感染過程中大量人員的損失」。這是一個關鍵訊息,說明新冠病毒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危險了。
不過張文宏認為現在中國防疫還不能躺平,因為「我們中國如果現在迅速開放,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兑和社會生活的短暫休克,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現在高齡和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相當高的比例由於害怕疫苗接種的副作用,還沒有充分接種,一旦普遍感染,後果不堪設想」。
張文宏分析稱,「通過最近全國各地的疫情應對情況看,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社會資源的配置上,還沒有做好應對大量病例同時出現的準備」。那中國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張文宏建議:「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針接種,以及更好的疫苗與疫苗接種策略,可以廣泛供給的口服藥物,可以負擔得起的廣泛提供的居家檢測試劑,得到有效訓練和預演的分級診療策略,未來居家隔離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規模輸入與本土疫情疊加時所需的完整防控體系和充足醫療資源的準備等。」這其實從醫學角度解釋了中國應該在什麼時候開放國門和依據什麼工作進度來調整防疫政策。
參照李克強說的「根據疫情的形勢變化和病毒的特點,使防控更加科學精準」和張文宏說的那些準備工作,再來看3月15日中國國家衛健委醫政管理局發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可以發現事情正在起變化。
今次第九版新冠治療方案是對過去兩年中國治療方案的一次重要修訂,主要包括:優化病例發現和報告程序,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進一步提高病例早發現能力;考慮到輕型病例大多不需要過多治療,對病例實施分類收治,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不用再像過去那樣輕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一併收入醫院;進一步規範抗病毒治療,將利托那韋片等國家藥監局批准的新冠病毒藥物寫入診療方案;調整解除隔離管理、出院標準,今後核酸Ct值≥35時不再算作陽性,將「出院後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從而減少核酸陽性人員,減少隔離時間和防疫資源的投入。此番修訂在相當程度上意味着中國防疫政策將適度放鬆。
當然,因為中西現實情況不同,中國不僅人均醫療資源和醫療科技水平相對有限,沒有像西方那樣民眾由於自然感染,在造成大量人死亡後形成群體免疫,而且中國人的觀念、價值傾向和西方有所不同,以人員密集接觸為特徵的製造業在中國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又遠超西方,所以中國今後防疫政策總體上還是會比西方嚴格許多,但這並不妨礙中國根據疫情的形勢、病毒的特點和張文宏說的那些準備工作的進度來適時調整、優化防疫政策。中國國家治理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重大政策的調整許多時候都會有一些線索。從前文梳理的過去一個月中國的一些言行來看,中國大概率正在為防疫政策更大幅度的調整作準備。
畢竟,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獲益極大的中國,自上而下都不缺乏繼續發展經濟和對外開放的強大意願,這就意味着只要條件允許,中國必然會更大力度開放國門,讓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正常。但與此同時,中國從上到下的絕多數人都不想像西方那樣由於自然感染造成大量民眾染疫身亡,所以中國的防疫政策調整必然是審慎的、有序的,必然與疫情形勢、病毒特點和準備工作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