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盤價格插水惹業主維權 將有更多城市推「限跌令」?|時事焦點
今年以來,內地一線城市紛紛升級調控政策讓樓市降温,部分三四線城市卻正在迎接「逆向」調控,發布「限跌令」以阻止房企以低價賣樓。
究竟「限跌令」的來龍去脈如何?房企以低價賣樓的原因又是甚麼?內地輿論對「限跌令」有何正反意見?本文將為大家一一分析。
今年8月21日,湖南岳陽發文規定商品房銷售的實際成交價格既不能高於備案價格,也不得低於備案價格的85%,成為了第一個祭出「限跌令」的城市。
其後,雲南昆明、河北唐山、遼寧瀋陽、湖南株洲等地先後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加強市場監督管理,遵循房地產市場發展規律,嚴防惡意降價,擾亂市場秩序,立即停止違規銷售行為,下架所有涉嫌低價銷售的樓盤信息。
媒體之所以稱各地政府這一系列做法為「限跌令」,是因為部分房企或中介在降低銷售價格並明顯低於市場正常價格時,受到了官方約談或制止。
據內媒《澎湃新聞》統計,截至目前,包括湖南岳陽、湖南株洲、江蘇江陰、山東菏澤、雲南昆明、遼寧瀋陽、河北唐山等7個城市公布房價「限跌令」,主要都是三四線城市,但也包括昆明、瀋陽這些二線省會城市。
其實這並不是內地第一次祭出樓價「限跌令」。每次樓市回調,開發商都會湧現「降價潮」。2014年、2017年、2019年等年份均有城市出台類似限制政策,也主要是以部分三四線城市為主。
昆明有樓盤價格插水 業主維權
究竟在推出「限跌令」前,這些城市的樓市出現了甚麼怪象?據《華夏時報》報道,岳陽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今年5、6月份,一家開發商將旗下三個樓盤從備案價8千元(人民幣,下同)/平方米左右降至5千元/平方米左右進行銷售,造成市場混亂,引起在降價前置業的市民的心理不平衡。
《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則指,昆明一個樓盤的原價為1.6萬元/平方米,部分高價單位達到1.9萬元/平方米,開發商卻在8月初以特價單位名義將售價降至約1萬元/平方米。若以原價為1.6萬元/平方米計算,降幅達37.5%。如此大幅度的降價引來了前期置業者維權,前期置業者集體到售樓部向開發商討說法,甚至要求「集體退房」。
《時代周報》的報道指,瀋陽一個樓盤推出部分特價單位,原均價1.1萬元/平方米的住宅項目,特價單位降至8千元/平方米。
樓市分化明顯 三四線城市預防暴跌
截至目前,公布「限跌令」的城市多是三四線城市,都處於市場下行趨勢,庫存壓力大且市場去化緩慢。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目前樓市分化現象明顯,一、二線城市預防暴漲,三、四線城市則在預防暴跌。」
以唐山為例,據克而瑞環京統計決策系統統計,本年1-7月,唐山實現成交金額202.73億元,同比下降31.24%,成交均價994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9.19%。7月份唐山成交價回調,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5.4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8%;成交均價為947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7%。
昆明方面,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8月主城商品房成交82.6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4%,同比下降34.58%,成交量仍處於低位運行。整體成交均價為10442元/平方米,環比下降4.29%,同比下降21.03%。
房企回籠資金壓力加大
這一波房企降價銷售背後的原因為何呢?回籠資金壓力加大是原因之一。據同策研究院的數據,今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達到1.2萬億,月均超過1000億。第二季度房地產行業平均負債率為77.85%,較第一季度下降了1.34個百分點,較提出三道紅線的2020年下降了1.23個百分點。這說明調控的效果開始顯現,房企都把降低負債,優化三道紅線當做首要戰略。
同策研究員研究總監宋紅衛指出,自7月份以來,整個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渠道,資金回籠較難,償債的壓力凸顯。為了現金流,降價銷售,以價換量,成為不少房企的選擇。
庫存去化緩慢
房企降價銷售的另一個背景是伴隨著成交下滑,市場去化更加緩慢,庫存壓力增大。例如據中國房地產決策諮詢系統數據顯示,截至8月,昆明庫存1129萬平方米,消化周期19.9個月;唐山主城區新建商品房庫存586.36萬平方米,去化周期更是高達40多個月。
有官方背景的中國網的分析指,縱觀全國樓市,存在庫存壓力大、去化緩慢情況的並非只有個別城市,可以預見,未來隨著政策收緊效應顯現和整體市場繼續下行,不排除更多城市出台「限跌令」。
警惕「限跌令」的副作用
關於「限跌令」措施,其實內地也存在正反兩面的聲音。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企為了盡快回籠資金採取以價換量的方式可以理解,但部分房企打起價格戰的主意就值得警惕了,「如果房企無序降價,可能會引起業主的反對,造成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類似砸售樓處的現象。同時,如果房企無序降價,則會干擾營銷秩序,對於同類房企的業務開展會有衝擊」。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也指出:「如果不實施限跌令,任由開發商降價,可能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品質最差的項目會先啟動營銷策略使價格下跌更厲害,而品質好的反而賣不出去,這是不公平的。」
不過也有意見指出要警惕「限跌令」的副作用。財聯社的時評表示,在「三道紅線」壓力下,不少房企都把「活著」作為經營目標,努力加速房款回籠,來緩解資金鏈壓力。對房企來說,「限跌令」會導致在市場調整過程中無法及時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