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十大爭議人物・趙紫陽|只想做好經濟工作 寬容的悲情者
在中共百年黨史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有些是中共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有些是中共建政後的領導人,有些是改革開放後的領導人,有些同時還是中共接班人,但他們均因路線鬥爭、黨內分歧等原因而失勢下台,有些人還死於非命。可以説,他們的個人命運與中共百年黨史息息相關,也是中共百年黨史的一個側面寫照。
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由鄧小平領銜的中共做出改革開放的決定後,趙紫陽,這位原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從此躍然而起,由地方大員成為中央領導,但他也在短短11年後就因「六四事件」被迫離開政壇,餘生更遭致軟禁直至2005年逝世。
趙紫陽,1919年生,1980年代先後出任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和中共總書記等重要職務,在改革開放初期與時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等人,共同乘載着許多艱難的任務。1987年中共十三大,趙紫陽在政治報告中提出中共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此作為改革開放必須採用部分資本主義模式的依據,極大地影響了後續中共的改革路程。
至於趙紫陽在港台的「知名度」,則不可不提六四。89年他因「公開」同情學生、反對武力鎮壓,遭中共免去職務並被軟禁。有人將其視為「中國民主化」夭折的象徵符號,亦有人將他與國民黨孫立人的處境相提並論。
「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
1938年,趙紫陽正式加入中共,旋即被指派回家鄉河南滑縣擔任工作委員會書記。1943年,趙紫陽在滑縣展開僱佃貧農運動和減租減息運動,相關成果獲得包括鄧小平等人在內的中共高層賞識,甚至被推行到當時中共控制的轄區內。
中共建政後,趙紫陽出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常務委員、秘書長、農村工作部部長、副書記等職。1950年,他南調廣東,先後擔任中共華南分局副書記、廣東省委書記處第三書記等職務,主要協助陶鑄進行土改工作。1965年趙紫陽接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省委書記。上任後趙紫陽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欲在農村實現水利化、化學化、電氣化、機械化,並引進先進的農場管理技術,然而卻都因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中止。
文革期間,趙紫陽與夫人梁伯琪曾遭下放至湖南湘中機械廠勞動。1971年,他 被周恩來指派轉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1972年再度調回廣東任省委第一書記。1976年四人幫垮台後,趙紫陽在廣東全力發展工農業生產。1977年,四川糧食總產量較前一年增長10%,1978年,他又將農民的自留地面積擴大至總耕地面積的15%,並支持農民包產到户與推廣家庭聯產承包制。
趙紫陽又率全中國之先將人民公社改建為鄉政府。由他領導的四川與萬里領導的安徽揭開了後文革時期農村改革的序幕。也因為兩地的成功經驗,民間遂萌生了一句順口溜:「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
改革開放的忠誠執行者 六四事件後悵然失勢
當鄧小平於1977年取代華國鋒成為中共實際領導人後,趙紫陽便被提拔進入中央。其於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並在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獲選政治局常委,該年3月出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4月又任國務院副總理。1980年8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後,趙紫陽正式出任國務院總理。
擔任總理後,趙紫陽為中共改革開放任務中的市場化與私有化奠定基礎,更可以説是當時內地整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際組織者。趙紫陽首先將廣東經驗作為各省的圭臬,施行財政包乾制度;而為吸引外資、創造出口,他也支持在沿海建立經濟特區,同時也在城市推動企業改革。趙紫陽的政策,讓內地各項經濟表現數據都持續增長。
不過,在經濟數字的突破與增長外,中共官場內的保守進步之爭、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孰優孰劣的爭端亦隨之而來;而經濟生活改善雖然讓許多民眾生活逐漸好轉,但連帶地思想文化上也會受到衝擊;再加上市場資本化後造成的貪腐尋租、通貨膨脹與糧食作物減產、工人騷動不安與人口流動失控,皆是改革開放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此情況下,1986年12月,中國各地爆發了「八六學潮」,主要是對學校管理和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等問題提出意見,甚至出現了「要民主」等口號。而中共黨內的保守派鄧力羣、王震等人藉此抨擊時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處理不力,進而導致其在1987年1月下台,趙紫陽隨即代理總書記一職,總理一職則在1988年由李鵬接任。
一來,由於改革開放確實帶來諸多問題,使得社會出現許多不滿;二來,中共黨內的路線分歧,進步與保守陣營明爭暗鬥不斷。曾説自己只想要做好經濟工作的趙紫陽,也就在政治的暗潮洶湧中被推到浪尖。
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趙紫陽由於不認同黨內強硬的處理方針,又未得到鄧小平支持,因此在5月19日後就正式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待天安門事件告一段落,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於該年6月19日至21日間召開,會議主軸就是批判趙紫陽,例如總理李鵬就指責趙紫陽「分裂黨」、「支持動亂」。
隨後舉行的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李鵬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關於趙紫陽同志在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動亂中所犯錯誤的報告》,報告稱因趙紫陽消極對待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方針,嚴重忽視黨的建設等,帶給中共嚴重損失;同年6月30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決定撤銷趙紫陽中央軍委副主席職務,加上此前被撤銷的所有職務,趙紫陽至死都只保留一介中共黨員的身分。
趙紫陽於2005年逝世後,其秘書鮑彤之子鮑樸在前《炎黃春秋》社長杜導正等人協助下,整理出逾30小時的訪談錄音檔案並出版成《國家的囚徒》一書,書中趙紫陽對其個人思想變化、改革開放的過程與六四事件的始末進行分析。而2021年中共為慶祝建黨百年所出版的新版《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對於六四事件與趙紫陽的處理狀況,大抵來説仍不脱以往的描述,畢竟若要重新檢視趙紫陽,就勢必得碰到六四事件這個棘手議題。
不過,趙紫陽逝世後其家人仍住在原有的房舍,遲至今年中共才口頭通知其後人須搬遷,趙女王雁南一家也願意搬出,這可能是中共近年同意趙紫陽與梁伯琪骨灰合葬,因此趙家人也願意退一步。若趙家人與中共關係真能緩和,絕對有助於解決圍繞在趙紫陽身上的問題,甚至是六四事件。然而,這一切都需緩步漸進與寬容,不能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