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台海衝突風險已成中西「新共識」
英國媒體《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故事以《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為題,將台灣置於雷達的正中心,西北方有來自北京的「亮點」,而東南方的「亮點」則來自美國。《經濟學人》透過這幅意象指出,過去中美之間在台海的戰略性模糊正在崩解,台灣成為中美的競技場,致使台海衝突一觸即發的風險急遽升高。而該媒體給出的建議,則是回到鄧小平時代的維持模糊,「最好把所有的爭議都擱置」。
當《經濟學人》發佈這期封面後不久,立刻引起台灣政治人物和媒體的注意,特別是執政黨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少人都轉發了這張圖片。他們的心態很明顯,是想借此告訴台灣民眾:台灣已經成為世界的中心,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民主國家,已經意識到中國大陸對台灣與日俱增的威脅,一定會與台灣並肩作戰,共同嚇阻中共的「野心」。
事實上,無論是《經濟學人》對於台海情勢的研判,抑或是台灣綠營與側翼對此的解讀,都不能説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正當西方從今(2021)年1月起開始提出新疆「血棉花」的話題時,「武統論」也同時成為西方輿論不分派別的一個靶心。
例如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在1月中旬發佈報告,列出2021年全球30個潛在衝突點,台灣即被列為衝突的最高級別。到了中美高層阿拉斯加會談過後,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也發出報道,判斷中美競爭加劇,台灣已成潛在衝突點」。除此之外,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的舊官員,近期也頻頻對外放話,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 R. McMaster)便稱,台灣正處於「極限危險」的時刻;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則鼓吹,台灣必須為自己的防衞做更多,對中國大陸可能的侵犯展現出「抵抗的意志」(the will to resist)
西方政治精英與媒體對於台海局勢的高度共識,其實也存在於西方與中國之間,成為一種另類的「中西共識」。對中國來説,中美博弈是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的核心,台灣問題的解決既然是中共百年與民族復興之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排除外部勢力的介入與干涉,當然就是要務之一。因此中國近期越來越密集地軍事演訓、軍機穿越台灣空域、航母編隊現身台海周邊,以及此前三艘主戰艦艇在海南下水,都能具體説明北京的想法與腳步。
此外,中國官方對此也未曾避諱,例如國防部與國台辦也都曾表態,這些軍事動作是對外部勢力干涉與台獨勢力挑釁的「嚴正警告」。4月29日中國大陸國防部發言吳謙在回應記者提問民進黨政府設立對大陸軍機的「監視區、警告區、摧毀區」時,也明確表態這些舉措「都絲毫撼動不了我們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
因此,中國對於統一台灣的決心,加上西方遏制中國的意圖,兩股力量在台海激烈碰撞,已經是中國和西方白熱化的一場較量。若是將此兩大因素同時考量進來,那麼《經濟學人》以及台灣親官方的輿論,恐怕都存在着一定的認識誤區。
其一,台海之間越來越高的軍事衝突風險,孰令致之?西方和台灣莫不將矛頭指向中共「不斷壯大的軍事野心」,卻都忘了背後還有台灣政治人物對收割「反中」政治紅利,以及美國與西方將兩岸問題「國際化」,同樣也是親手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
其二,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世界秩序、中美關係還是兩岸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翻轉,《經濟學人》「想像」鄧小平時代的模糊政策並交給下一代解決,更是早已一去不復返。中美關係的對立性改變以及習近平強調的兩岸「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都決定了這個意願註定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