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國壓力與中美攤牌對中共五中公報影響深遠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於10月29日閉幕,當天傍晚17時33分,新華社公布會議公報,各方解讀紛紛出爐。細度報吿全文可以發現,這份堪稱代表了中共領導人在新時達執政雄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背後美國因素的影子多處可尋。

換句話說,近幾年美國對華施壓乃至中美結構性矛盾不可調節後雙方的相互攤牌,對這次的五中公吿影響頗深。

中美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習近平2019年6月29日在大阪會晤。(資料圖片/Reuters)

首先,鑑於從貿易戰到科技戰等各個領域美國的全面施壓對中共產生的衝擊和影響,中共五中全會對中國所處的環境做出了新的判斷。

公報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一方面,「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另一方面「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鉅,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共必須「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其次,中美貿易戰的發生以及美國對華為等高科技公司的「圍堵」反而刺激了中共堅定走科技創新之路。五中公吿明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從創新的「核心地位」到科技對國家發展「戰略支撐」,而且還要堅持「自立自強」,對創新與科技的重視被放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

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科技與產業發展到了一個必須要實施創新與科技推動的階段,另一方面在美國打壓下,中國創新能力弱與高科技發展滯後的短板也徹底暴露。從2018年2月的「中興事件」開始,美國不斷打擊中國的科技企業,並鎖定「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痛下殺手,華為等中國高科技產業在供應鏈上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10月23日,山西省太原市,市民從華為橱窗前經過。(中新社)

作為中國國家核心利益所在,中共不可能放棄高科技發展以及相應的高端製造業轉型,所以,此次公報雖然迴避了「中國製造2025」這樣的表述,但是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部分,「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等表述顯示,不含「中國製造2025」字樣的「中國製造2025」無處不在。

第三,中美矛盾提升中共對國家安全的重視。

這種提升,不僅表現在10月21日中國官方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修訂草案)》中,也表現在本次的五中公報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修訂草案)》第一章總則部分第二條,在制止對象中加入了「分裂」一詞,在保衛對象中加入了「發展利益」一詞。此後,「發展利益」一詞又出現了3次——這反映了中國國防張力的擴充以及對外戰略姿態的巨大轉變。這是中國繼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深受迅速緊張的中美關係影響。

另外,針對美國在傳統與非傳統領域對中國提出的挑戰,包括區別針對中共和中國、中共和中國人民、中國和台港等區別對待,打「政治認同戰」遂行顛覆中共執政地位的做法,從公報的字裏行間也能看到相應回應。

近年中美在南海相互軍事「秀肌肉」行為越來越多,外界普遍擔憂兩軍擦槍走火。圖為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2016年7月5日在華盛頓召開,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對話。(新華社)

在本次五中公吿中「安全」成為第一高頻詞。從1978年至今,中國幾十年改革開放期間,中共一直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無論是國家戰略還是宏觀政策都優先考慮發展問題。而本次五中公報則以單獨段落闡述國家安全發展觀,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這種前所未有的現象表示,在中國的國家整體戰略中,安全和發展已經被置於同等地位,宏觀政策的考量也因此發生變化。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中共已經給中國的發展劃定了一條安全的底線,以安全和發展的平衡決定今後戰略政策的走向。

第四,在外部環境惡化和海外利益擴展的大背景下,繼「建黨百年」和「建政百年」之後,中共在本次五中公報中首次提出了第三個百年目標,即「建軍百年」時達到「富國強軍統一」。

這種目標之下,強軍的要求在加快「機械化信息化」的基礎上增加「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內容,要求「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在這種表述背後,是中美之間越來越激烈的結構性衝突。因為中國崛起衝擊到美國的領導地位與地緣利益,美國正全方位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包括軍事與安全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強在南海、台海的軍事存在,中美關係正迅速崩塌,連基辛格、傅高義等都開始擔心中美有可能爆發熱戰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五中公報有關軍事部分的內容也必然會進行相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