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上市︱馬雲批金融業守舊惹非議 阿里「身在福中不知福」?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在螞蟻集團上市前夕,其實際控制人兼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近日出席外灘金融峰會,其間他表示:「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要抵押、要擔保的當鋪思想,這很難支持未來30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他還直言:「(中國的問題)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金融生態系統的風險。」其言論引起內地線上線下多方批評。

四五年前假貨爭議語出驚人

阿里巴巴生意做得如此之大,必然與馬雲能夠於官商之間遊刃有餘有關,可是身為中共黨員的他也曾經講過:「阿里巴巴始終堅持的信念是『只和政府談戀愛,但不結婚』。」

例如阿里巴巴旗下淘寶曾於2015年因賣假貨爭議,與國家工商總局隔空罵戰,公開互斥不是,而當風波仍尚未平息之際,馬雲一度語出驚人,直指假貨做得比真品還好,價錢亦較便宜,但他不久就透過公關澄清言論:「假貨問題不是品質問題,而是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們需要與品牌及整個行業攜手合作,共同對抗假貨。」

馬雲曾邀請一眾知名武打明星於《功守道》演出,他本人亦粉墨登場。(網上圖片)

由此可見,馬雲「敢言」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如今他更已經「退下火線」,可能因此更樂於暢所欲言。

一語道破時弊?貪心不足蛇吞象?

首先從其大商家立場而言,傾向批評一切「阻住做生意」的因素實在不足為奇。

據公開資料及〈誰都可以抱怨監管,唯獨螞蟻不應該〉一文,單講第三方支付相關事宜:2018年,人民銀行公布,支付機構所得「客戶備付金」由官方統一存款,變相截斷支付寶生息獲利的財路;網上銀行只能辦理小額儲蓄帳戶;資產證券化業務自2017年起受限制,削弱了螞蟻的放貸牟利能力。

+1

其次,從金融改革的角度看,北京年年呼籲金融機構支援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年年都口頭上響應,行動上就繼續專賺國企和有房地產作抵押的「穩陣錢」,因此馬雲的「當鋪思維」一語聽起來很刺耳,但也是有其社會經濟現實背景的,當中有許多不容迴避的事實。實則他也補充道:「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

另一邊廂,批評馬雲的人就認為他是「貪心不足蛇吞象」,箇中推論很簡單:假如政府真是管得太多,淘寶網如何壟斷電商市場?馬雲何以成為世界級科創鉅子?中國的電子零售、大數據商品化和第三方支付模式為何仍可獨步全球?阿里巴巴集團正是官方「拆牆鬆綁」的最大得益者,一旦遇上監管風暴,淘汰的也只是其中小型對手,反而有利於應付有餘的阿里「一企獨大」。

黃奇帆:禁P2P不等於禁網貸

無論如何,當討論馬雲的發言時,與其集中在其遣詞造句是否「過火」,又或其批判監管的態度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如藉此開啟政策辯論:過份監管扼殺企業創新,放任自由又唯恐「害死」散戶投資者,哪真正問題應該是,官方應當如何擬定監管的範圍和方式,才可以有序推動科創發展。

馬雲造型百變。(網上圖片)

以P2P連環爆煲為例,重慶前市長黃奇帆即表示:「不允許搞P2P並不等於不可以搞網絡貸款公司。合理的網貸公司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説明金融脫虛就實、為實體經濟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重要途徑,是普惠金融得以實現的技術基礎。」他就此提出,從信用槓桿、放貸征信、風險管理等方面入手,以期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從內地現行體制觀之,中央一級決策往往好像拍了板就一鎚定音,但現實是政策有張弛有進退,執行起上來更要因時因地制宜,按原定計劃「一本天書睇到老」的情況基本上不存在。其實公共政策辯論在內地並非想像中那麼罕見,早幾年就有人行與財政部專家筆戰一事,而馬雲是次發言雖未必是刻意要引發辯論,但對於激發輿情關注網貸創新、監管力度大小、中小企融資困境等等問題,集思廣益終究不是件壞事。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