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狼】「入關」是應該實現的中國夢嗎?
將當代世界比擬為中國明末清初的「入關學」,已成為2020年一個難以忽略的網絡「鍵政」詞彙,固然「入關學」反映了中國大陸一部分網絡輿論對國際政治的思考,但是這個概念背後也面臨許多現實阻礙,甚至過於異想天開的判斷,也與中共官方的外交政策有明顯落差。
2019年末在中國大陸網絡萌芽的「入關學」,套用明清易代歷史,例舉戰爭罪刑、貧富差異、種族歧視、美國例外論等,指控目前的大明王朝(即美國)「無道」,只利用現有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剝削其他國家,因而提倡「全球轉型正義」。在新冠疫情期間,自比為「建州奴」的入關學擁戴者,認為「大明」在處理新冠肺炎疫情時盡顯頹勢,因而宛如明末「闖王」造成大明內亂的影響,新冠肺炎也將使得美國進一步內耗與衰落。而中共官方雖未鼓勵「入關」說法,卻也未禁絕,讓「入關」持續擁有想象空間。
放到兩岸視角對比,台灣近期曾熱議的「逆統戰」遊戲以及「入關學」,都反映出了兩岸網民藉由「鍵盤」參與實際政治論述的現象。從現實困局來看,大陸網友期待以實力來弭平西方輿論的壓制、台灣網友則期待受到國際社會重視,而從這個現實的不滿,也推展到究責對象,大陸網友究責到「大明」身上、台灣網友則歸咎於大陸;對於未來的預測,「入關學」擁護者看到的是崛起的中國不再容忍「被打壓」而展開的新扉頁,而台灣則是希冀透過「消滅中共」而恢復「舊有」的世界秩序。
在美國壓制中國的格局下,「中國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這種感受在大陸民間更加普遍,「入關」恰恰是這種不滿情緒的表達。「入關學」用歷史上的清取代明的朝代更替,形象簡明地表達了民眾對美國的不滿情緒,以及自己潛在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然而這種糅合了網絡民眾智能的「入關學」本身並非一種理性的論述,只是一種網絡民族主義情感的表達,甚至有一些激進樂觀情緒,而大多使用「入關」詞彙的網民們,也只是一種「鍵盤政治」的參與,對於中國真能取代美國主導世界秩序並沒有信以為真,更多的還是一種排解不滿的自我安慰。
按照「入關學」的看法,台灣屬於海西女真,是以中國大陸必須先行整合台灣,再向既存的國際秩序叩關。「入關學」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願景」自有一番論述,但對於看似同文同種、可是所持「政治制度」的信念以及對於是否統一,皆幾乎不存在「共識」的兩岸而言,中國的「統一」,是否能如「入關學」所勾勒,是中華民族「入關」的「先期進程」?又或者是中國大陸必須先行「入關」,台灣方能如關內的大批「儒者」般自然來附?無論如何,探討這些問題,仍必須回到兩岸人民的生活為出發點、心態上也必須更為包容彼此,而不是粗暴的將兩岸未來以「統一」為目標、草草了事帶過。
如果把「入關」定義為「稱霸」,則中共官方立場與「入關學」的差異就更加清晰了。中共建政以來,歷經諸多外交事件,對外關係也從一面倒向蘇聯,轉為與美國和解、融入現有國際經貿秩序,並對「普世」價值進行補充。相較於「入關學」對稱霸的期許,中共官方直到現在都仍堅定宣示「任何搞霸權、霸道、霸凌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等同並不支持稱霸,但目前跨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後,將會如何立足於世界?恐怕也需要時間的洗滌。
中國崛起就必得「入關」嗎?
「入關學」雖是中國崛起的隱喻,但其邏輯上的弔詭,卻更像一曲國際關係輓歌;中國為何要「入關」,因為關內物阜民豐;但中國何以能「入關」,因為關內已然凋敝。自棄「蠻夷」身分的入關彷佛是排好的歷史劇目,中國將無可避免地進入曾經鄙夷的西方場域,把玩同一套遊戲規則,最終步上腐朽宿命,並被新崛起的蠻夷「再入關」。迴歸現實,中國崛起確實入了關,卻並非「入關學」所提的關隘,正如中國雖也批判西方,卻始終在體系中徜徉般;而執着單一的入關敘事,並無助於中國面對的國際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