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樂觀預期、作最壞打算 中國對美外交準備步入「後特朗普時代」
中美互關領館事件引起全球注目,駐侯斯頓總領事館的全體中方人員周日(16日)乘包機離開美國,於周一(17日)晚抵達北京。
外交部在首都機場舉行迎接儀式,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並講話;外交部黨委書記齊玉則代表外交部黨委宣布,授予駐侯斯頓總領事館集體三等功。
有甚麼問題可以攤出來講?
責任完全在美方,但美方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攤出來講。這句話基本上總結了北京的官方敘事主旨,然而不論聽眾持哪一種立場,往往都會有些疑惑:若果你認為對方毫無道理可言,甚至是瘋狂和歇斯底里,而自己則是無辜無奈被迫反應,哪麼雙方之間還存在哪些可以攤出來講的「問題」呢?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早前接受內地「觀察者網」訪問,就列出了中方接受的「問題範圍」:「抗疫合作應是當務之急,人命關天,合作為要。此外在經貿、執法、禁毒、地方等雙邊領域,氣候變化、減貧等全球治理問題和朝核、中東、阿富汗等熱點問題上,雙方還有很多協調、合作空間。」
在這個「任何問題」的範圍內,雙方最重視和交過手的是經貿問題,今年初兩國便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於2年內爆買2千億美元美貨,修訂國內法以加強保障知識產權,承認美國農產品檢疫標準,並解除金融業的外資持股限制。可見中方確實在這個範圍內,有相當寬敞的商討空間。
樂玉成:「未來幾個月十分關鍵」
其次,臨近美國總統大選,這個需要負上全責的「美方」可能會換掉話事人,是否有新氣象很難講,但驟眼見中國外交官都在開始調整言辭。外長王毅便在機場講話中表示,有人「正在不擇手段破壞中美關係」,但就僅限於「美國的反華勢力」,而中方「堅信要對話、不要對抗仍是兩國的主流民意」。
樂玉成就講得更為直白:「未來幾個月十分關鍵,我們要保持定力,不被各種極端勢力所左右,牢牢把握兩國關係的正確方向,確保其不失控、不脫軌。」由於大選前特朗普「中國牌」可能會愈打愈狠,中方當然希望在白宮易主之時,雙邊關係不會已經破損到難以修復的地步,以期新總統有帶來新氣象的餘地。
傅瑩:相對理性力量也對華施壓
樂玉成自言「我本人已做好隨時與美方同行對話的準備」,同時又呼籲:「雙方問題已經夠多了,不能再做加法,而要想辦法做減法。」不過中美雙方的「問題範圍」卻有相當差距,華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追擊中資如華為,直斥中國的南海主權主張「不合法」,更就港台疆藏等「紅線」議題與中方多有磨擦。
更為要者,官方內部也有不太樂觀的看法,如全國人大外事委副主任委員傅瑩即認為,即使是美國內部「相對理性的力量」主導對華戰略,也旨在督促中方修正自己,改變「違規」和「不公平」做法,「將中國規範為美國治下的新全球體系的一部分」。
除了表示「中美關係歷經風雨後還會浴火重生」,實則王毅亦提到:「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疫情的新挑戰,外交戰線全體必須做好迎接更大風險、經受更多考驗的準備。」持樂觀預期、作出最壞打算,相信這就是中國對美政策的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