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華為「天才少年」和女博士 對兩岸人才爭奪有何啟示
人才無疑是構成企業具有高度競爭力的重要環節,而近期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天才少年」項目發爆兩岸人才爭奪的話題。
根據大陸傳媒報道,該項目是由華為總裁任正非在2019年6月份發起的人才戰略,預計從全球各地招募20到30名「天才少年」,而華為以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吸引頂尖人才,最高年薪達201萬元(人民幣.下同),因此引發兩岸熱議。
該人才項目開展以來,目前僅有4人拿到「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分別是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據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透露,該校今年電腦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而去年該校也有一名博士生左鵬飛進入「天才少年」。此外,女博士姚婷由於「美貌與智慧」兼備,一度成為大陸媒體的主要關注焦點,尤其大陸社會普遍對於「女博士」有刻板印象,而進入「天才少年」的姚婷可謂打破這個既定框架。
雖然華為出重金招聘,而入選者也獲得「天才」的光環,但根據傳媒透露,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歷七輪左右的面試流程,包括履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首長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在每一環節中,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因此難度非常大。
華為向來捨得在人才研發上投資,目前華為共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還有6,000多名專注基礎研究的專家,6萬多名各領域的工程師,年投入研發資金超過1,000億元。
外界認為,「天才少年」的項目可謂華為突破美國封殺的一項秘密武器,背後突顯的是華為對人才的渴求,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也讓外界一窺「天才」的成長歷程。
不過也有人認為「天才少年」只是華為的一種宣傳手法,實際對於科研的成果來說,效果其實非常有限。此外,雖然華為的待遇高,但令外界詬病的其中一個問題仍然是「996」(每日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企業文化。
根據《界面新聞》於8月4日報道,一群從華為和阿里巴巴跳槽到微軟的員工,近日遭到微軟中國的內部員工抵制,原因是從華為和阿里過來的員工時常「比賽加班」,甚至「半夜在工作群互發消息」,帶給微軟互聯網企業的惡性加班文化、破壞規則並導致惡性競爭。其中原因在於華為和阿里的員工已經習慣原先的「996」加班文化,但外企則希望培養「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企業文化。
該事件再次將華為的「狼性文化」提出來受檢視。華為的「996」風氣持續已久,這在華為心聲社區,還有知乎、脈脈等程序員較多的網路社區早已不是秘密,而華為員工抱怨公司加班變成形式主義,或者因為加班嚴重選擇離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不過,華為「天才少年」除了用重金招聘之外,同時賦予就職者使命感。此外,在華為成為美國政府的打壓對象,也使得華為成為另類的「中國之光」,因此在華為工作變相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而這都是運用社群和認同的力量,企圖留住優秀人才。
更多華為全球研發基地圖片,請點擊高清圖集瀏覽:
而在台灣,「996」的情況其實並不陌生,許多科技大廠都有工程師「賣肝」的情況,包括台積電也有這種現象。因此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倘若想要加入高科技產業,除了生涯規劃的考慮之外,也要有「新鮮的肝」能夠撐多久的健康問題要面對。
另一方面,台灣產業升級的困境便是「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其中包括人才的缺乏,因此政府持續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台灣國發會主委龔明鑫8月5日表示,為強化半導體競爭力,國發會將提出半導體人才培育計劃。他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有優勢,加上人工智慧(AI)發展,很多外商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大量搶研發人才,因外商薪資條件佳,吸走不少人才,形成外商、本土廠商搶才大戰。例如過去台積電在搶人才沒有什麼問題,現在連台積電都抱怨人才不夠。
以兩岸人才爭奪的優劣進行初步比較。相較之下,大陸的產業生態鏈較為完整,連帶薪資待遇普遍較高但工作壓力大、工時長,不過未來的發展性較為寬廣,同時搭配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落戶、住房補貼等等),因此形成一套具有對全球優秀人才具有競爭性的招聘系統。
反之,台灣的優秀人才容易因為台灣的整體就業環境不佳,以及薪資報酬不盡理想,而出走到歐美先進國家、東南亞國家或中國大陸尋求發展。此外,台灣政府對於留住優秀人才似乎一直沒有好的辦法,因此如何尋求改革也是重要課題。
而在中美博奕的全球局勢下,高科技的商業競爭必然越演越烈,而其中包括人才爭奪戰。對兩岸企業來說,如何招聘理想人才、保養人才、避免過度消耗、維持人才價值必然是未來企業都要面對的共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