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中】2035遠景目標即將出爐 中國能給世界另一種可能嗎?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宣布,今年10月中共將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與以往多次五中全會都聚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相比,今次五中全會除了討論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之外,還增加了一項重要議程——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35年遠景目標的說法源自中共十九大報吿。當時,中共十九大報吿延續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主張,將2020年明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待2020年目標達成後,中共十九大報吿將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目標分成兩個階段來安排。其中,2020年到2035年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此處的2035年目標,對應的是當年鄧小平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目標。換言之,當年鄧小平預估到21世紀中葉才能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被提前到2035年。
為了突出2035年的時間節點意義,中共在確立諸多領域的發展目標時,都與2035年緊密掛鈎,比如: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出台《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目標是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既然如此,那麼當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2035年遠景目標列為重要議程時,自然有較大概率,屆時會出台一份全方位描繪2035年遠景目標的文件。雖然現在外界還無法知曉內容,但從3年前中共十九大報吿對2035年目標的描述或可見一斑。
當時關於2035年的發展目標,中共十九大報吿如此寫道:「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逐條分析中共十九大報吿對2035目標的描述可知,「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指向的是現時中國經濟實力似強還弱,部分核心科技受制於人,創新存在不足的現實。「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指向的是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程度低,權利不均衡。「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指向的是法治存在嚴重短板,人治色彩仍然濃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盡人意的現實。「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指向的是今天中國文化軟實力嚴重缺乏,文宣體系僵化八股的現實。「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指向的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中等收入群體數量有限,城鄉發展不均衡,貧富分化嚴重的國情。「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指向的是多年以來社會治理「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境。「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指向的是過去多年粗放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環境破壞和污染。
上述2035目標倘若能夠如期實現,中國社會的發展面貌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各方面各領域都會有大幅度進步,有望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現代化國家。相比於本世紀中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民族復興目標,2035年目標既距離今天最近,又能從中看到數代中國人孜孜以求、不斷接力的民族復興目標的基本輪廓、基本圖景。
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來看,倘若中國真的能在2035年基本實現經得起實踐和人心檢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那麼對於人類社會發展而言,無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自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來,帶有強烈西方印記的自由主義民主方案風靡全球,佔據思想市場的主導權和道德制高點,幾乎壟斷人類社會對於社會發展模式的選擇,日裔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歷史終結論」盛行一時。
後來隨着自由主義民主方案頻繁遭遇危機,比如在西方國家內部有2008年金融危機、英國脱歐、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效仿自由主義民主的中東國家出現治理危機,「阿拉伯之春」淪為恐怖主義四起的「阿拉伯之秋」,導致自由主義民主方案的公信力、號召力有所折損,不再如以往那樣廣受追捧。與之相對的是,不少國家開始尋求新發展模式,其中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是中國模式,連福山亦坦承:「唯一確實可與自由民主制度進行競爭的體制是所謂的『中國模式』。」但即便如此,對於全球思想市場來說,近些年備受衝擊、陷入頹勢的自由主義民主方案依舊佔據話語權優勢,是海內外許多人心目中普世價值的具體象徵。而中國模式的說法雖然流行一時,但仍然無法與自由主義民主方案相提並論。在許多人眼裏,中國模式只不過暫時有效,根本難以持久,遲早會走向崩潰。
上述觀點在今天中國仍然面臨諸多嚴重問題,人治和威權色彩濃厚,「官本位」盛行的背景下是有說服力。可如果中國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明修內政,克服人治和威權的弊端,實現善政良治,到2035年發展成為一個法治、現代、公平正義、文明的國家,那些認為中國模式遲早要走向崩潰的觀點自然不攻自破。對於人類社會發展而言,這也意味着世界在西方自由主義民主方案之外,多了另一種可能。當然,現時中國距離2035年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今後中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唯有以極大的智慧和魄力來推進國家的改革發展,2035年目標才能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