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中】長謀、強硬與隱忍 「2035遠景」下的習式風格
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經濟下滑和種族問題困擾特朗普(Donald Trump)用推特(Twitter)向美國人發出「我們推遲選舉如何」的問題時,太平洋彼岸,他的大國對手——曾被奧巴馬(Barack Obama)時代的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用「STRONG」一詞形容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用冷靜、強硬的語氣,說出了「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的口號,並要在2個月後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為正在經歷美國壓制、突然的疫情和經濟下滑衝擊的中國人,勾勒一幅「2035年的遠景規劃」,重新喚醒這個國家的信心。
7月末,習近平在北京召開了兩個重要會議,分別是7月28日與中共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以及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美關係動盪不穩的大變局下,這兩個中共決策層會議,釋放了重要且清晰的政治信號,更讓外界藉此愈加看清了習近平強烈的個人性格。
從2012年開始,多維新聞就認為中共近當代政治應當用「毛鄧習」進行斷代認識,這一個判斷也在此後的八年中得到證實。儘管看似美國正在試圖重建一個遏制中國崛起的「新鐵幕」,但是在中共黨內,許多人認為習近平是黨的一個有力支撐與希望,因為他們不願看到中國走向前蘇聯那樣的命運。
他們希望能有習近平這樣一個強勢領導人,帶領中共內修外攘。這種信任,得益於習近平反腐、改革、外交等領域中展現出的強烈個人性格,中國人認為在動盪的大海中,他們需要一個更加強勢的船長,能夠帶領他們駛出暴風雨。
習式性格標籤中的長謀與勾畫藍圖
習近平的性格中究竟有哪些特質讓很多人願意相信他是毛澤東和鄧小平的繼承者?從他近期的治國政策中能夠再度得以透露——兩個月後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中國政府要推出「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 「五年規劃」、「遠景目標」這兩個主題詞,都透露出習近平作為一個符合中國價值觀的領袖人物,善於「長謀」的政治性格以及其本人堅定的政治意志。
當下,美國政府在制度和價值觀、以5G位代表的高科技、輿論、經濟金融以及軍事領域對中國施加高壓,習近平與他的領導團隊遭遇嚴重的執政挑戰時,中央政府不僅沒有自亂陣腳,而是仍然堅持2017年中共十九大時定下的「民族復興」戰略,步步推進穩紮穩打,展現了這種戰略定力與意志。
因此可以說,一個政府是否具有堅定的戰略定力,在亂局中能否擁有「任他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執政意志,是衡量這個政府執政能力的關鍵指標。
長謀即「有長遠謀略規劃」,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另一種表述。而習的長謀,其實也是中共這個政黨的執政特質,反映了中共歷代領導人之間的政策延續性,對於中國乃至世界局勢判斷一致。放在當下也體現了習近平的「藍圖意識」,從2020到2050,為他之後的中國領導者勾畫藍圖。
在中國曆來的政治評價中,「有長遠謀略規劃」通常被視為是一個優秀政治家的基本品格,更是中國共產黨這個政黨所誕生的領袖普遍具有的性格。在中共71年的治國曆史裏,某些國家戰略能夠長久延續,比如新生代的西方漢學家文浩所說,「趕超西方、把中國建成世界強國的目標,像一條紅線貫穿着中國共產黨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的整個歷史」,這種「民族復興」的戰略便可以視為數代領袖勾勒最長久、最具延續性的謀略。
再比如在中共建政之初的中蘇關係惡化後,毛澤東即確立中國「自力更生」政策。自此之後雖然中國內外環境經歷了美蘇爭霸、改革開放、蘇聯解體、中國入世直至今天,幾十年裏中國、世界局勢無論如何變化,無損這個治國核心政策的光輝,反而愈見其價值。再如「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這個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的對於世界局勢的判斷,也在過去40年被中共高層不斷提及,習近平更於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用這兩個政治判斷,理性的回應了海內外目前高漲的「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的鼓譟。
強勢和務實
此外,習近平的「強勢和務實」的性格,也在壓力下更加凸顯,這是奧巴馬時代美國副總統拜登對習近平的評價。
「強勢和務實」的這一性格在美鷹派勢力意圖推動對華關係走向全面對抗的時候,顯得更為突出。習近平和他所領導的中共第五代領導團隊顯然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國際大國,一個更堅定、連貫的政治、經濟、外交政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 儘管從中美貿易戰開始,習近平和他的同僚已經為平緩與美國的關係竭盡所能,但中美態勢的緊張與緩和並非中國一邊所能決定。當美國愈加咄咄逼人時,習近平在7月28日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說「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這一句表態,為「習式強勢」增加新的註腳。
隱忍且靈活
習近平在中美關係特殊局勢下展現的第三個性格特質即「隱忍」,他並非一個魯莽的政治家。無論是毛澤東、鄧小平還是習近平,中共的這三位領導者都能夠為了實現更大的戰略目標而使用柔軟的手段,他們擅長拿着一副不好的牌,憑藉着相當的技巧以避免更嚴重的災難,這是經常被人忽略的一面。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談及自己對毛澤東執政的思考時曾說過,「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位中國的統治者像毛澤東一樣集歷史性、權威、冷酷和全球視野於一身;面對挑戰時雷厲風行,而在條件不允許他繼續一貫強攻猛打的作風時又能展現靈活的外交手腕。」同樣的評價今天完全可以套用在習近平的身上。
當特朗普團隊頻繁用「脱鉤」來闡述未來中美關係時,只要不涉及底線,中國願意坐下與美國談判貿易爭端。習近平重要的副手劉鶴在2019年頻繁赴美談判,中國的外交系統也一度坦誠今天美國仍然是世界的領袖,就是希望放低姿態,靈活處理與美國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仍然要坦率的承認,擺在習近平和他的執政團隊前面的挑戰,可能是空前的,或許只有毛澤東在上世紀50年代和鄧小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遇到的困難才能相比。但是這也再度印證了「毛鄧習」政治傳承的客觀性和必要性。而習近平在過去數年間展現的性格特質,也在他的父輩毛、鄧身上有過多維度的展現,更是由這些中共領導者再度倒灌至中共這個政黨基因中的性格——有着長遠的謀劃、面對挑戰堅定不移以及為了達到目標願意韜光養晦。如果不能讀懂這一點,不能認識到僅僅依靠打壓,是難以壓垮習以及他的政黨和國家這一事實的,註定在毛澤東之後,西方對華對抗政策的再度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