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外部環境惡化 中共高層啟動「內循環」背後真相
新冠肺炎疫情強烈衝擊之下,全球經濟衰退,世界政經秩序重組和洗牌速度加快。對於中國而言,疫情雖然得到相對有效控制,但是外部環境加速惡化。
近半年來,以美國為主導的「五眼聯盟」以及德國、法國、日本和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外交張力明顯增加,甚至已對形成合圍之勢。在愈發喧囂的「脱鈎」乃至「新冷戰」猜疑聲浪中,中國如何開啟自己的新的經濟發展周期?
「內循環」之說的出爐
觀察近期中南海動向不難發現,「內循環」成為中共高層在談及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的一個高頻熱詞。如7月21日的業家座談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就提出:「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此之前,中國國家統計局於7月16日公布了中國2020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3.2%,顯示中國經濟復甦超出預期,不過習近平在這場專門會見數十位企業家的會上承認,中國經濟受到「巨大沖擊」,許多企業與經營個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畢竟對於中國來說,曾經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無一不受影響。
查詢公開信息可以發現,早在今年中國全國兩會召開前,即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習近平在談及「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話題時,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強調「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
2020年5月23日,即今年中國全國兩會召開期間,習近平在看望經濟界政協委員的聯組會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前面,着重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習近平當時的講話為,「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及至6月18日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2020)開幕式上,被視為習近平經濟智囊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發言,「我們仍面臨經濟下行的較大壓力,但形勢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至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從2019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的「切實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穩定和擴大利用外資,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逐步轉變為近期中共高層表述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這也是今年4月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習近平提出「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之後,中南海高層給出的中國經濟如何發展的新的着力點。
全球「脱鈎」苗頭下的自救
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企業生產的原材料從國內購買,產品在國內加工,銷售渠道在國內,從而建立一種在國內進行分工合作,相互貿易的經濟體系。中共高層之所以多次強調並將「內循環」定為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着力點,最大因素就是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日漸明顯的「脱鈎」情緒。
近半年內,全球出現多起「脱鈎」苗頭事件:4月10日,美國政府呼籲美國企業撤離中國,並承諾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幾乎同時,日本政府對本國在華國發出了類似的呼籲。6月底,韓國把日本吿上了世界貿易組織(WTO)。6月29日,印度一口氣封禁了59款中國應用軟件,甚至抵制中國電力設備。7月10日,美國宣布對法國部分奢侈品加徵25%的關税......
這種對外貿易循環鏈條的中斷,意味「全球一體化」框架下的經濟鏈條遭受重擊。對以門類最全的製造業產業鏈支撐起來的「世界工廠」中國而言,這種打擊和影響更大。因為雖然近幾年中共高層提前供給側改革,但是目前中國供給口仍然巨大。
中共高層所稱「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潛台詞就是中國經濟還需要進一步降低對外貿的依存程度。當然,如習近平在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上所稱,「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互不矛盾,是互相促進的良性關係。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國經濟安全,同時持續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這裏的「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顯然就是指當前中美之間關係惡化的狀況。可以明確的是,當前逆全球化已經難以避免,「區域化經濟」興起也就成為必然。公開數據顯示,在2019年超越美國之後,2020年上半年東盟與中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5.6%,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有觀點推斷,中國今後會繼續降低美國在中國外貿數據中的佔比,增加諸如東盟、歐洲這樣的進出口貿易佔比。簡而言之,保證中國國內經濟安全是中共高層的第一執政目標,這也是中國啟動經濟「內循環」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