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揚言「不向脅迫屈服」 中國「限澳令」未中要害?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就澳洲提出就新冠疫情來源作國際獨立調查,北京初則警告繼而動手,接連發布多項針對澳洲「懲罰」措施。「限澳令」亦波及到官方未明言打擊的領域,據路透社6月18日報道,中國買家5月對澳洲房產的詢問數量跌至近3年來最低,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生意岌岌可危。
中國已經「勿謂言之不預也」,這一次又真的「敢於亮劍」,為甚麼澳洲還是「不收斂不收手」呢?反求諸己,美國之為全球政經軍第一大國,同時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對華打了兩年關稅戰,北京也不會任由華府予取予奪;當然中澳之間實力差距比中美之間大得多,但也不妨以己之心度彼之腹,代入對方處境。

「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中國內部對美可粗略劃分為「鷹派」和「鴿派」,前者被譏為「小粉紅」,而後者被批為「漢奸」,哪為何澳洲不可以有「小袋鼠」和「澳奸」兩派爭持呢?據《南華早報》6月12日報道,澳洲商界和學界「知華派」便淪為失語的邊緣團體,礦業大亨Andrew Forrest之流即被標籤為「叛徒」。

澳洲總理莫理森。(資料圖片)

北京常就中美貿易戰表示,「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至少就當下而言,澳洲總理莫里森也回敬同一論調,自稱不會向脅迫屈服,不會出賣該國價值觀;澳洲外長佩恩亦無視「懲處」,狠批中俄兩國於疫情其間蓄意散播「假消息」,試圖破壞以民主為基礎的公共辯論、激化社會對立。

民族情緒不分國界,經濟利益不代表一切,這一點在中澳兩國皆然,所以即使面對強大對手,到了某一些時刻還是會情願荷包受損也要表明立場。更為要者,所謂「經貿武器化」來得風風火火,驟眼看佔盡上風,但要現實上要發揮作用卻沒那麼簡單。

🔑🔑除了澳洲,中國對整個西方陣營的關係亦耐人尋味🔑🔑推薦文章:法國人不買法國口罩 西方擺脫不了「中國製造」?

+2

經濟上而言,「限澳令」直接打擊與中國有生意來往的商人和學店,但若果要由他們身上「傳導」到整個社會,相信需要一段時間,其間可能會產生「抗藥性」:澳洲經濟適應了被迫的「去中國化」狀態。情況類似中國面對美國施壓,一則投資研發核心技術以防「卡脖子」,二則提出產業轉型以減少對外依賴。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澳洲經貿實力當然不能與中國相提並論,畢竟如何在地球上另覓一個14億人的市場呢?然而坎培拉顯然也似乎「向中國學習」,判斷北京的「限澳令」過了某一個火位,就如同美國對華關稅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落實了的對澳「懲處」暫時止於澳洲肉類和大麥,兩者加總僅佔澳洲對華出口額約2%,最大宗的鐵礦石(44%)、煤炭(12.1%)和石油氣(11.4%)都還未受限制。與此同時,澳洲受疫情影響而「鎖國」,所以中方發出的旅遊和留學警告也要留待解封後才看得到威力。

🔻更多馬克龍戴口罩的照片🔻(詳情請點閱:勁過CU Mask?馬克龍示範戴法國製型格口罩 獲讚時尚與實用並存

+1

正如北京所常說,打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的進口商、代理商、中介和消費者一樣要付出代價,只不過中國更有能耐「奉倍到底」。個別商品的情況就更微妙,據美國CNBC於6月11日報道,中國有6成鐵礦石來自澳洲這個第1大供應地,而排第2的巴西則淪為疫區難以擴產,換言之北京沒太多替代選項。

中澳矛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限澳令」的消息早在去年已甚囂塵上,畢馬威的報告便顯示,2019年中國對澳洲的投資額為34億澳元,下降幅度高達58.4%,並且創下自2007年以來新低。因此北京的目標如限於「讓一部分人先痛起來」,當然卓有成效,但如果旨在改變澳洲政府的對華政策,相信要再等等了。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