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人造牛市」走到幾時?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A股成交額已連續22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這個趨勢還很強勁。「9·24」政策出台,扭轉了市場預期,提振了流動性。央行首次為股市融資新設兩項貨幣工具(互換便利和再貸款),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當前,A股仍處於活躍資金持續入場主導下的政策博弈交易階段,政策預期主導短期行情,政策信號依然積極,以個人投資者為代表的活躍資金持續入場。

很有意思的是,A股股指在一定幅度內反覆調整,而政策層還在釋放信號將會不斷出牌,這就不斷給到市場新的預期。市場自然是感到興奮的,但同時也有困惑:政策為何突然刺激股市?進而也在問,本輪刺激到什麼時候為止?筆者認為,答案是到「牛真的來了」為止。

了解中共操作的人都知道,市場一直都很期待「政策」,但中央政策並不會真正「服務」於市場,我們都知道「政策市」究竟指什麼。然而,直到這次央行首次為股市融資新設兩項貨幣工具(互換便利和再貸款),好像這個風向有些變化,而之所以有這個變化,是因為A股的定位正在改變。

過去高增長、工業化、城市化、房地產化的時代,基建、工廠、住宅、商業等投資需求大規模增長。為了高效地集中和動員社會資本,拉高儲蓄率和投資率,政府構建了以國有商業銀行、間接融資為核心的金融體系,大規模地投資基建、製造業和房地產。這是大投資、重投資、大類消費時代,也是商業銀行的黃金時代。

2024年10月8日,北京,十一節後股市千股漲停,截至收盤,滬指漲4.59%,深成指漲9.17%,創業板指漲17.25%。(視覺中國)

如今,中國正在進入後工業化、後城市化、後房地產化時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時期,房地產投資、城投債投資下降,傳統基建和製造業產能過剩,開始轉向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階段,大力投資新能源、新基建、新製造和「卡脖子」技術。近幾年,兩個時代切換面臨挑戰,新舊動能轉換處於陣痛期。由於私人部門收入占比較低,有效需求不足,疊加高負債、低預期,私人部門投資和消費增速下降,政府投資步伐放緩。今年前三季度,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企業和居民部門縮表穿過金融系統,在加速器效應下流動性加速萎縮,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下降,狹義貨幣(M1)同比持續下降。在價格端,流動性下降引發市場價格下跌,大宗商品和消費品價格低迷,PPI連續20多個月下跌,CPI連續10多個月在1%以內,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也下跌,金融資產收益率全面走低。

進入9月份,宏觀政策短期的首要任務是遏止流動性下滑。在過去以商業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中,房地產和城投債是商業銀行投放貸款的兩大渠道。但是,由於房地產市場全面下行和地方城投債被約束,商業銀行的信貸通道受阻,貨幣政策傳遞效率下降,大量資金空轉。

2024年6月30日,深圳福田,一房地產公司開發建設的樓盤。(視覺中國)

這時,央行的流動性投放面臨難題——央行把基礎貨幣投放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難以將貸款像過去一樣發放出去。有些經濟學家呼籲恢覆房地產、城投企業的融資和提振流動性的功能,但是,這又相當於恢覆到過去的借債投資模式,無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而且,當前這種金融市場的投融資屬性及其引發的流動性問題,導致一級市場融資大幅度下滑,科創資產估值大幅度折損,破壞了技術創新與獨角獸成長。

過去幾年,政府通過集中金融資源為新動能、新產業、新技術提供融資,以打造新動能。例如,央行為新技術、設備更新領域專門設立了再貸款工具,窗口指導商業銀行為新產業提供貸款,推動上市公司收購「獨角獸」等創新型企業;證監會將IPO政策向「8+9」產業傾斜;地方政府設立的產業母基金和國有創投扮演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角色,投資一些科創企業,國有投資資金占比達到85%。

不過,這些嘗試效果不佳。一方面,由於股市、債市機制不完善,股票價格下跌,IPO政策不穩定,創投市場流動性枯竭,創新型企業面臨生存挑戰;另一方面,集中金融資源的操作與科創市場化行為不匹配,國有商業銀行的儲蓄和國有創投企業的資本屬於安全資本,不能投入到高風險的科創資產上。

圖為2007年9月29日,中國重慶,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大樓附近,一個正在施工的建築群。(Getty)

根本上說,政府主導、商業銀行和國有機構的投資行為,與技術創新的市場規律不匹配。所以,當經濟進入後工業化、後城市化、後房地產化時代,政府需要找到一個能夠為新技術提供融資的市場,找到一個新的流動性投放的渠道,發展與之匹配的金融市場。這個市場就是資本市場,即以股市債市為核心的直接融資市場。

今年以來,決策部門意識到,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卡脖子」技術融資,需要股市、債市直接融資市場,提出大力發展投資銀行的和資本市場。

特別值得注意到的是,政府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今年以來,匯金公司、險資大規模增持股票。在這次政策組合中,央行首次為股票融資設立了兩項貨幣工具(互換便利、再貸款),為投資銀行(保險、基金、證券)和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股票回購、增持,以改善股票市場的流動性。

10月31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收漲 券商、房地產漲幅居前(視覺中國)

政府這麼做,是希望將股市打造為激活流動性的渠道。在高增長、工業化、城市化時代,對應的金融市場是商業銀行,而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應的金融市場是資本市場。股市必須要為新動能、新產業、新製造、新技術提供融資支持,以促進技術創新和新舊動能轉換。這就是政策轉向刺激股票市場、鼓勵發展資本市場的原因。

在10月18日的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潘功勝說了一句很關鍵的話:「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應從過去的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重視消費。」「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投資需要根據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有增有減,更多投向科技創新、基本民生等領域。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增加居民收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擴大消費。」

這是金融層面對實體經濟實打實的刺激,而且是規模和刺激力度是空前的。最近兩周,政策發布會可謂一個接著一個。從金融到財政,從股市到樓市,從謀定方向,再到如何部署落實,全面刺激,全面釋放經濟改革的決心,愈來愈具體,也愈來愈清晰。而且這種頻率和動作是過去十多年來,非常罕見的。

正如摩根大通的研判所說:「這一攬子政策超出了市場預期,可以說是中國自2015年以來最全面的寬松措施……個別措施並不令人意外,但整體力度超出預期,並且一攬子政策的同時推出,明顯旨在恢覆市場信心。」摩根大通的看法,基本上就是外資的看法。

可以說,這一個月來,雖然股指上下波動,似乎沒有一個明顯破位上行,但整個國內外的投資者都在提升對中國經濟的正面看法,也逐步突破了兩年來的投資壓抑,真金白銀地開始加倉、押注。

上海廣東路和西藏中路的交叉口都市總部大樓外,被當地人稱做「馬路股市沙龍」。(聯合報)

股市不僅僅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信心的指向標。大家都看準了現在是國家隊在護盤,本輪牛市絕不可能會半途而廢,更不會幾周就結束。

2019年,股票僅占中國家庭資產的2%,而美國則約為三分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即使將其中一小部份資金轉向股票,也將提供大量流動性和購買力,有助於提振股價和市場情緒。而居民的消費數量和質量本就是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怎麼激發消費市場?提振股市——讓百姓在這個市場有錢賺,敢於投資。降低貸款利率——讓利於民,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錢去消費。大規模財政刺激——政府培育消費,消費激活市場,市場引領企業,企業擴大投資……對於政策層來說,要想打造長牛、慢牛,就需要一場「疾風細雨」。 「疾風」是迅速提振股市信心,「細雨」則是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激活經濟基本盤,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的向上提速。如此,這也就契合了經濟學的常識: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