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就結束了嗎? 市場氣息生變
國慶節後A股一周過山車行情終於結束。國慶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收於3336.5點,國慶節後第一個交易日3674.4跳空高台,然而四個交易日下來最終10月11日收於3217.74點。A股行情從喜大普奔,直接又讓人惴惴不安。
10月8日,A股迎來國慶假期結束後的首個交易日。A股如願迎來了千股漲停的歷史級名場面。上證指數開盤直接飆漲至3674.4點,漲幅達10.13%;深證成指漲12.67%,創業板指漲18.44%,創下歷史最大開盤漲幅。短短20分鐘時間內,A股成交額迅速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創下有史最快紀錄。最終,當日A股日成交量超3.45萬億創出歷史新高。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還來不及落袋,10月9日,A股就迎來較大的回調。滬指跌破3300點,跌幅6.62%;深成指跌8.15%;創業板指跌10.59%,這打破了2015年跌8.91%的最大單日跌幅紀錄。但成交額2.94萬億元,也接近3萬億元,是史上第二高的成交量紀錄。10月10日,市場全天震蕩分化,滬指漲1.32%報收3301.93點,成交額為2.16萬億元。僅一個交易日的喘息後,10月11日A股繼續走低,上證綜指跌2.55%,報3217.74點;深證成指跌3.92%, 創業板指跌5.06%。成交量也出現走低,成交總額1.57萬億元。
四個交易日,本輪行情又快又兇,大跌之後,市場產生了分歧和困惑:政府是否想要打造牛市?還是市場誤解了政策意圖?後市將怎麽走?牛市就結束了?
政策為何刺激股市?
這一輪A股行情起勢始於9月24日,金融三巨頭新聞發布會後資金立刻就躍躍欲試了(更多內容見《A股再現久違的瘋狂 瘋牛能走多遠?》)。然而,國家出台重磅金融政策是為刺激資本市場的暴漲嗎?其實了解中央一貫操作的人都心里有數——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央行連夜加班出政策、三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臨時加開中央以經濟為主題的政治家會議、節後發改委新聞發布會重申之前的政策、財政部新聞發布會姍姍來遲……所為何來?事實上,對於監管部門來說,他們關注的永遠是就業與社會穩定、外資與國際關系、債務與官僚體系、預期與邊際安全、金融與流動性風險,等等。這次政策出台主要是試圖緩解以上壓力,但是市場「簡單的」將政策意圖往「政府造大牛市」上去解讀。
當然,政策還是收得奇效,預期和股市大振。近兩年,疫後經濟覆蘇不及預期,房地產和股票價格持續下跌,宏觀政策過度微弱,財政和貨幣政策逆周期力度不足。今年前8個月,財政支出和債券發行進度緩慢,央行降息步伐慢,大幅跑輸市場利率、市場價格、市場預期,導致實際利率居高不下、市場信心持續轉弱。就在市場經歷漫長等待、信心陷入低迷之際,宏觀政策突然轉向,較大幅度的降息落地,尤其是央行新設兩項貨幣工具支持股票融資,潘功勝行業還直接說了一句「做得好可以再來5000億元」,扭轉了股票預期,此外,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提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新目標,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因此,這次政策也被解讀為類似之前的「大反轉」。而市場層面,特別是輿論層面對這一政策組合的各種誇大,是這輪股票大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全面持續下跌,存款、基金、保險、債券、股票等金融資產收益率整體下跌,大面積虧損和長期資產荒積壓著一股強勁的反彈勢能,這股不甘心、不願意接受的報覆性勢能在這個政策節點上噴湧而出。當然,股票、房地產價格也足夠低,同時儲蓄率足夠高。從交易的角度,價格足夠低就是買入的理由,只要給一個合適的機會。簡單來說是各方面都顯得「久旱逢甘露」。當然,還要加上洶湧澎湃的投機主義。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輪瘋牛是有社會基礎的,瘋的程度令決策部門也感到有些為難。10月8日,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並未宣布新的刺激政策,而是介紹正在實施的政策,實際上低於市場預期。同時,官媒發布消息稱,金融管理部門對銀行窗口指導,銀行信貸資金嚴禁違規進入股市,嚴控加杠桿。這一波降溫,直接影響到了市場反應。
政府想要怎樣的牛市?
連續交易日的市場走勢清晰可見,這輪牛市是典型的政策牛,政策導向完全決定了短期走勢。因此,對政策意圖和導向的理解很關鍵。先說一個亙古不變的宗旨:「瘋牛」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讓監管部門倍感壓力,他們擔心暴漲暴跌,因此,政策導向一定是穩市場,不是刺激也不是打壓。而從長計議,宏觀決策部門希望看到一個流動性強的股票市場,一定是渴望一輪慢牛長牛大牛。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決策層對金融市場的定位其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過去相當長時間的工業化、城市化需要,基建、市政、工廠、住宅、商業等投資需求大規模增長,政府采取以投資為導向的金融政策,打造以國有商業銀行、間接融資為核心的金融體系,拉高儲蓄率和投資率,進而投資基建、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銀行、直接融資、股市債市的運用相對弱。很明顯,如今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時期,轉向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大力投資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和「卡脖子」技術,現在需要發展投資銀行和股票市場來為新動能提供融資。
一些動作是被忽略了。在過去三年的過度期間,投資銀行和股票市場依然低迷,然而政府試圖通過集中金融資源為新動能、新產業、新技術提供融資。例如,央行為新技術、設備更新領域專門設立了再貸款工具,窗口指導商業銀行為新產業提供貸款,推動上市公司收購「獨角獸」等創新型企業;證監會調整IPO政策,傾向於「8+9」產業;地方政府設立的產業母基金和國有創投試圖扮演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角色,投資了一些創新型企業。
不過,這些嘗試的效果不佳。一方面,隨著後工業化、後城市化和後房地產化時代的到來,尤其是房地產全面下滑和城投債被約束後,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通道受阻,貨幣政策傳遞效率下降,資金大量空轉,市場流動性明顯下降,市場價格持續下跌,舊動能精疲力盡;另一方面,股市、債市機制不完善,股票價格下跌,創投市場出現流動性枯竭,創新型企業面臨存亡挑戰,部分國有創投要求被投企業回購,新動能無法啟動。
當下,這段時間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事實上,決策者很清楚,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舊動能轉換需要高質量的金融,即需要發展投資銀行市場、直接融資市場,這就依賴於流動性強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
今年,政府強調大力發展投資銀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打造流動性強的債市和股市。央行啟動價格型調控改革,宣布將直接購債(債市作為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完善收益率曲線,促使債市流動性大增,就是為了形成一股債牛。政府對股市的定位也正在發生變化:從過去作為國有企業脫困和融資的工具,轉變為集中動員社會資本做大央國企國有資產、投放並穩定流動性的市場,以及為新質生產力提供融資的工具。這次,央行更是首次為股票融資設立了兩項貨幣工具(互換便利、再貸款),為投資銀行(保險、基金、證券)和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股票回購、增持。這其實對A股來說是利好。
對於監管層來說,既不接受一路狂奔的瘋牛,也不容忍病牛,中國需要一個長期的、持續的慢牛,實現與經濟基本盤的良性互動與促進,最終實現中國經濟的起底回升。所以從節前節後一系列動作來看,無論大盤指數的漲跌都跟技術面無關,而是取決於政策拉動,也就是所謂的政策市。這背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是國家力量的反映。有國家隊護盤,所以這輪牛市不會半途而廢,更不會這麽快結束。但這並不代表牛市所有人都能賺錢。
未來市場如何走?
瘋牛情緒牛,可以通過政策打造,但慢牛長牛,僅靠政策刺激是遠遠不夠的。左右市場走勢,要從三個層面來判斷。
第一,就是預期和流動性。從「924」金融政策之後,連續交易日的成交量就可見,中國市場上不缺錢,缺的是流動性。只要把預期調動起來,流動性自然湧現。「924」金融政策公布後,四兩撥千斤的把投資者這兩年不舍得消費、不敢買房的錢,一擁而進股市。以鮮明有力的態度告訴世界,中國政府對提振市場信心,有能力、有辦法、有魄力。如果說國有金融機構下場,是國家隊下場;央行、金融總局、證監會齊下場,這就是國家下場。其威力,自然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第二,自然是經濟基本面。經濟基本面是支撐慢牛長牛大牛的關鍵。今年以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投資和消費增速下降,企業營利下降。但從中國經濟基本面看,不論是從數據角度還是橫向對比角度,更至於所謂「國運」的維度,都不可謂不健康。只不過中央在做這一輪經濟治理的過程中,從打資本無序擴張到整治房地產,再加上一個新冠疫情對生產消費的直接打擊,再加上外圍情況的變化,中國在一個覆雜的環境當中堅持做了結構性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不確定因素,包括政策的不確定,這就讓整個上下遊產業鏈出現了一個信心的巨大挑戰,出現了信心危機。多數人依然相信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健康,但或多或少的出現了焦慮。但,筆者堅定認為「中國經濟有問題,但中國經濟不是問題」,中國經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中國經濟完全可以搞得更好,只是邊際上的變化卻令人擔憂,這些變化讓市場惴惴不安、思前想後,企業主們給自己留後路,找退路。但顯然回到信心的問題。
第三,資產負債表。穩健強勁的資產負債表是支撐慢牛長牛大牛的價值基礎。而本次刺激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經濟下行壓力已在相當程度上波及到居民就業、收入和消費,波及到地方政府「保基本」的正常運轉,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情緒非常低迷且還在擴散。雖然中國經濟有韌性,但邊際趨勢一直在向下。若政府再沒有大行動,政策措施小打小鬧不溫不火,經濟不是沒有可能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所以,如果想要長牛市,就必須大力改革金融市場,促進股市債市的市場化。其實如果綜合看9月24日三大金融巨頭齊會的發布會,以及10月12日財政部發布會,都談及了大量對股市債市的安排。相信未來國家更多會依靠市場處理財政和地方債務安排,要盤活這個池子。10月12日財政部發布會在不披露規模數據的情況下,最大程度釋放了政策態度和政策空間,後續等待決策流程公開。
但也不得不提示到,或許是「924」一攬子政策一下把市場胃口調到非常高的位置,而後的發改委、財政部發布會所釋放的信息,確實是都低於市場預期的。相信中央本來的意思是:央媽放水-發改委定計劃-財政部批預算-各個部委落實。那麽理性的A股市場反應是:普漲-降溫-分化。這本應是中央的構想。但市場情況實際上沒這麽理性。如今周末財政部發布會恐怕多少令市場失落。10月14日A股開市,相信一定又是一輪多空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