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降準救民生 這才是社會主義金融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社會主義金融的本質特徵是什麼?是要以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大眾的整體利益為依歸,金融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不能只照顧極少數精英的利益,在本質上還是「為了誰」的問題。

所以,看中國金融是否具有社會主義金融的特徵,不能只看金融機構這一兩年的強制降薪行為,把降薪視為向社會主義金融回歸的唯一標準。降薪只是表面現象,社會主義金融可能會要求高管降薪,但降薪行為發生可能還有經濟形勢不佳,金融業自身也受到整體經濟形勢波及影響。真正能體現社會主義金融特徵的是金融政策的價值導向問題。

中國央行9月24日發布的一攬子金融措施,從一般西方貨幣經濟學的意義上看,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降息、降準、回購操作等釋放流動性,這是很多國家央行搞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東西,並不新鮮,效果怎樣也很難說。但是放到中國的當下,在實體經濟運行普遍困難,居民部門財富趨向乾涸的情況下,本來受經濟蕭條影響,利差空間收窄,已經面臨較大經營和利潤壓力的銀行體系,還能在有限的政策空間內輾轉騰挪,助力經濟和民生走出困境,這個意義是不一樣的。這些措施,體現了金融的社會主義性質。

一個可能會遭到駁斥,但必須承認的事實是,事實上中國的金融與銀行體系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實質上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一個以行業利益為核心追求的、具有強大政策綁架能力的利益共同體——筆者不想用「利益集團」這個詞,是為了避免刺激到一些人,但其實是一樣的。

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銀行業在市場化獨立經營做大做強的「政治正確」掩護下,利潤畸高無比,不僅超出了全球銀行業的平均水平,更是超出了國內第一、第二和其他服務業的平均利潤水平。銀行業是靠利息和利差收入保持利潤的,銀行業利潤的不正常增長,就如同過度的稅收和非稅收入一樣,必然會以利息為工具,把財富都抽到銀行體系,對經濟及民生髮展起到抽水效應,嚴重威脅到其它產業的發展和增長。

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張紅力涉嫌受賄案,近日已由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網上照片)

更具體的社會感受就是企業融資成本高企,只能尋求通過民間借貸緩解資金困難或擴大再生產,房地產消費貸款的本息支出,成為插入數億家庭的抽血機,源源不斷把財富從居民手中抽到銀行賬本,轉化為銀行利潤和高管薪資。

特別在大流行期間及最近這兩年,經濟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實體經濟普遍經營困難,工作機會大量流失,大量居民因為受裁員、降薪等影響無力償還房地產貸款,這個時候即便是最資本主義的歐美國家都在嘗試推出一些具有制度關懷性的金融措施以緩解居民生活與還款壓力,包括髮放現金或消費券,延期償還或定向減免等等。

但是中國房地產金融消費者卻成了被政策遺忘、被遺棄的一族,不僅沒有盼到亟需的金融救助措施,大家掏空三代人、六個錢包又加上貸款,辛辛苦苦購買的住房資產,反而被金融銀行業趁機盯上,因還不起貸款而被銀行收走法拍住房屢創新高,達到了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不知道製造了多少家庭倫理悲劇!

這些行為,終於在這一兩年迎來反噬!在認識到關鍵時候只能靠自己救自己的情況下,在經濟下行壓力與高達38萬億住房貸款壓力下,人們終於看明白,想明白,躺平了,大家都不買房、不消費、不生娃了,企業家也不投資、不擴大生產規模了。

在這個令人擔憂的社會轉變過程中,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已經失去社會公共價值意識的金融業,在整體上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可以說至少在過去幾年,金融業已經忘掉了自己的本源和初心,淪為了一個勢力特別龐大的,具有強大政策綁架能力的,自私自利的利益共同體。最終,它們不僅害了國家,害了居民和企業實體,也被反噬到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上面在今年開始強調要回歸社會主義金融,要收拾這些銀行業金融機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看這波降息、降準、回購操作等,有了與以往類似操作不一樣的意義。雖然政策的目的仍然是以刺激經濟復甦和房地產等領域的消費為主,但是其維護社會經濟發展利益,降低居民和企業實體負擔的想法這次也特別清晰。這才是社會主義金融應有的樣子!雖然才剛剛開始,力度還遠遠不夠,但開始行動了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