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為何需要關心三中全會?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是過去40年來召開最晚的一次三中全會,主題是「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許多港人並不關心,認為與自己無關,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三中全會是與香港的過去與未來命運密切相關的中共中央全會,關心三中全會其實是在關心香港。
眾所周知,香港當前的最大政治現實是「一國兩制」,而這一切恰好離不開三中全會。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現代中國具有深遠轉折意義的中共中央全會,既全方位改變了內地,讓內地有條件在短短几十年內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又為中共通過「一國兩制」方案來和平解決香港回歸問題創造了良好環境。儘管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面臨不少挑戰,但無可爭辯的事實是,「一國兩制」改變了傳統社會經常以武力方式來解決領土問題的慣例,為香港與內地的共贏打下基礎。
自此之後,一方面內地的改革漸次展開,中國社會走向大踏步發展的時期,比如1980年前後,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經濟特區,1984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讓內地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四梁八柱」,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可以說,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過去40多年,三中全會在多數時候都會作出重大改革決定,釋放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信號。
另一方面伴隨內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時代機遇,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社會交流、文化互動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不僅香港作為東西方橋樑的地位得以凸顯,而且港人的工作、生活、人生因為內地改革開放而有新的可能。
一部三中全會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香港與內地共同發展與密切互動的時代進程。2019年修例風波以來北京重構香港政治秩序和香港持續融入國家發展進程,更是在某種程度上讓香港與內地正在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緊密關係。
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香港和內地各自面臨許多困境。早在港英時期便已產生的嚴重貧富分化、階層固化問題在回歸後繼續累積,年輕人和中下階層民眾難以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近年來,香港經濟表現疲弱,住房問題依舊嚴重。與此同時,近年來內地經濟面臨多年少見的困境,失業、降薪、企業倒閉的現象比較突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相信奮鬥可以改變命運,負面情緒在社會蔓延。有鑑於此,內地社會許多人期盼國家能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來走出困境和凝聚人心。
從過去的經驗和已有跡象來看,二十屆三中全會有可能會推出重大改革舉措。以前的三中全會在多數時候都會啟動改革,而二十屆三中全會又延遲召開那麼久,一個合理推測是有可能涉及改革大動作,故才需要在會議召開前進行更長時間的籌備。同時,今年以來,習近平至少三次表示「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
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其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中國式現代化」則是習近平在鄧小平命名基礎上往前推進的理念。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將「中國式現代化」概括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若二十屆三中全會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可操作的清晰指引,無論對於內地還是對於香港,都有重要意義。
香港是個自由港和東西方聯繫的通道,和平發展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前提條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符合港人的福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既是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宏大追求,又同樣是香港追求美好社會理想過程中的應有之義。
總而言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時代推動的現代化曾與港人命運密切相聯,為香港「一國兩制」方案和香港參與內地改革開放事業創造條件。那麼,在近年來香港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香港日益融入國家發展進程,香港的發展不能自外於國家走向的情勢下,習近平時代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勢必同樣會影響香港的發展。這正是港人需要關心三中全會的主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