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霧霾】成因仍未知 中國環保部僅稱:明年兩會有初步解釋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霧霾為中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對於霧霾的成因,一直沒有權威的解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年來在多個場合也表示,要深入分析霧霾的成因。事隔4個月,環保部於昨日(23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預計明年兩會期間,將有一個初步的解釋和說法」。
「霧霾天氣已經不能用簡單的自然災害來解釋清楚了,它是經濟發展模式造成的結果,處理不好則會導致社會問題。」
隨着工業、經濟發展,全中國均受到霧霾的困擾,冬天尤甚,華北地區更是重災區。環保部昨天(5月23日)主要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指出,「秋冬季重污染的形成,高污染物排放是內因,氣象的不利條件是外因,複雜的化學反應機理是動因。
鄒首民稱,上述解釋已經在科學界形成基本共識,但關於霧霾的具體成因,尚未達成科學共識,環保部已會同相關部門在做實施方案,「預計明年兩會期間,將有一個初步的解釋和說法」。
李克強近年曾連續多次提到要集中攻克霧霾成因的問題。2016年兩會期間,李克強向全國人大提交政府工作報告時,已表示將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
2017年1月,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李克強也對環境保護工作作出批示,「……尤其是對社會反映強烈的長時間、大範圍霧霾問題,要科學深入開展成因、成份等分析,借鑒各方經驗,採取更有力度和針對性的措施,力爭取得更明顯的治理成效」。
在今年4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重申要切實把霧霾成因機理搞清楚,確定開展由環保部牽頭,科技、中科院、高校、農業、工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的「集中攻關」。
不過政府仍相當顧忌民間力量去探討霧霾問題,如中國民間手機應用程式「在意空氣」2017年1月曾遭官方警告指,禁止使用空氣質量指數(AQI)超過500的實際數據,並要求他們「不能再顯示超過官方資料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