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加強空軍基地化改革 「零伴隨」後勤保障提升部隊機動性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過去解放軍航空兵部隊都是由相對固定的場站來進行後勤保障,以至於空軍航空兵部隊異地駐紮訓練時,需要相應的後勤保障部門派出各種車輛、設備和保障人員伴隨駐訓,嚴重影響行軍的效率。而如果真的發生戰事,這種「拖家帶口」搬家式的伴隨保障模式,也會成為限制空軍戰鬥力的「包袱」。
《解放軍報》15日發表文章指出,後勤保障的「長尾巴」不僅限制了空軍戰鬥力的提升,拖著「長尾巴」的部隊更打不了勝仗,探索航空兵部隊機動作戰「零伴隨」保障,繼而形成「基地化」保障系統,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提高空軍作戰能力和體系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軍方加強建設「零伴隨」保障試點 剪掉「長尾巴」
文章通過追蹤空軍兩個「零伴隨」保障試點場站,剖析了空軍後勤實戰化保障改革的探索歷程和思想脈絡。文章稱,通過加大對航空兵部隊「零伴隨」保障試點的建設,試點內的基礎設施有所升級,裝備、物資、器材和人員的配置也有所增加。
以西部戰區航空兵某團為例,該團需要常年在高原地區輪訓,如果每次輪訓,全團都需要把所有的地面保障設備,從駐地搬到高原,完成駐訓後又從高原搬回駐地,勢必會造成巨大的麻煩。但是通過建設高原「零伴隨」保障試點,令試點逐步實現「基地化」,全團可免除運輸地面保障設備的麻煩,實現「拎包入住」,大大提升了部隊的機動性和效率。
另外,據某基地航空兵團團長董明寶透露,「零伴隨」後勤保障催生出的「加速度」,實現了士兵「迅即到達、來之能戰」的機動性,明顯提升部隊走和打的能力。
文章指,具備了基地化綜合保障能力的後勤保障場站,不僅能夠在平常為輪訓部隊提供便利,一旦發生戰事,各種戰術航空兵需要往前線場站集中時,完成「基地化」改革的場站就能夠發揮其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