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核武】美解密文件首證:大陸核爆後 台60年代末曾研發核武
美國政府最新公布一份完整的解密文件,首次證實台灣於1960年代末起致力研發核武器。台灣國防部周日(21日)透過新聞稿強調,中華民國已明確宣示,國軍遵循國際公約及政府政策,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核生化武器,這個立場不會改變。
日本網上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20日報道,內地在1964年代核爆成功,令台灣對核武技術大感興趣,於1970年代致力發展核武。美國智庫「東西中心」的安全專家饒義曾表示,台灣核子武器計劃在1960年代末開展,及曾嘗試取得外國技術,自行發展。【台前副防長:技術來美國 專家:重啟核發展只需5年】
但事件最終被美國發覺並阻止。報道指,美國至少2次堅決阻止台灣發展核武,主要擔心台灣此舉會加劇台海緊張局勢。
解密文件主要是兩封電文,在2015年12月3日解密,揭露美國卡特政府監測台灣是否實行1976年的承諾。1976年,卡特就職前數月,台灣與美國達成共識,終止核計劃。台灣前總統蔣經國承諾不會發展核廢料處理設施。同一時期,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發現台灣企圖發展核武及濃縮鈾。
第一份解密文件,指出國際原子能總署在1977年發現台灣意圖測試「台灣研究反應器」的核廢料,違反安全防護規定。事件被揭後,反應器停止運作,及後在美國與台灣重新制定條件,反應器重新運作。【關鍵人物逃美泄密 台核武計劃功虧一簣】
第二份文件披露台灣發展鈾濃縮技術。1978年,一班美國核專家到台,並發現台灣國家研究機構的科學家致力研發雷射濃縮技術,適用於武器。美國就此警告台灣,懷疑其將進一步發展核子武器。美國不會再支持「台灣核出口許可證」。
解密文件亦首次證實美國曾在冷戰時期,將核武器存放在沖繩。
在台灣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的回憶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中隱約提及1986年台灣核爆事件,內容指張憲義出逃美國後,美國曾向台灣展示出衛星圖片,稱知道台灣曾在屏東進行小型核彈爆發。
《聯合報》整理1960年後,台灣研發核武事件簿:
1964年-內地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成功試爆;蔣中正決定發展核武
1969年-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成立,下設核能四個研究所。台灣在加拿大協助下,興建「台灣研究反應器」
1971年-中科院製造的「微功率反應器」首次達臨界狀態
1976年-《華盛頓郵報》披露台灣秘密研發核武
1977年-美國向台灣施壓停止核子反應爐運作
1978年-在美國監督下中科院核子反應爐重新運作
1981年-台灣研製濃縮鈾,初獲突破
1986年-台灣已擁有相關的核武技術,曾在屏東九鵬小型核試爆
1987年-中科院經費預算達7.2億美元,佔台灣軍事預算9.4%
1988年-中科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美國,披露台灣研發核武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