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耳窿追債出奇招:人死催收遺產 僱愛滋病人「乾嘔」嚇死你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在香港,借錢不還會被「大耳窿」追債,有時更會用恐嚇、淋油漆等手段。
原來,內地「大耳窿」的手段與香港的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電話騷擾是小,禍及家人是大。
追債「行業化」之餘更是「科技化」,追債公司成行成市,手機追債軟件多不勝數。

2015年12月2日,四川達州,豐田車被噴漆「追債」。(視覺中國)

山東「于歡案」引起公眾對「野蠻追債」、「暴力追債」的關注。據《新京報》報道,內地一些債主一旦面對追債難度高、個人追債無效的欠款者,就會找上門催收的各類公司幫忙追債,催生出龐大市場。業內人士估計,中國討債市場潛在規模達數萬億元。追債公司「一諾銀華」更成功在內地新三版掛牌上市。

追債公司或自建內催團隊,或外包電催業務,按時間和「難度」收費。另外,手機上搜索「催收」等詞語,亦能找到多款「互聯網催收」軟件,模式與UBER類似,債主和追債在平台上互相配對,「人皆可以為大耳窿」。

然而,可觀的利潤加上政府監管不足,滋生出「野蠻追債」、「暴力追債」等亂象。

「死了也要催收遺產」

多位投資者向《新京報》提供的一段影片顯示,2016年4月,網貸平台「借貸寶」在北京舉辦培訓會,控股公司九鼎投資的董事長吳剛當時指,借貸寶旗下催收平台人人催的催收是「創新型」的,一是「終身催收」,二是「超越法律的催收」。終身催收就是「一直催到死」,債務人死了以後,遺產也要催收;而超越法律的催收,主要針對騙子和逃債的人。

吳剛又指,催收首先要講法,但不完全講法。「比如,天一亮就一直跟著你,不能跟朋友聚會,隔三岔五要打你一頓。這種情況下,你肯定恨不得趕緊把錢還回來」。他表示,借錢的人都做過身份驗證,「最終是跑不掉的」。

追債手段層出不窮

這些公司用什麼手段追債?《新京報》引述曾被追債的王強(化名)說:「先是在家門口用紅油漆寫字,打恐嚇電話,後來深夜踹門闖入我弟弟家中,直接打,我弟弟多處受傷,牙齒打掉三顆,年邁的父母也沒能倖免,被打倒在地。」他們在遭到暴力追債後報警立案,才不再受到騷擾。

李明(化名)去年底曾被「人人催」上門追債。有一次,十幾個紋身大漢走到李明的店裡,嚇跑店內顧客,員工也受到驚嚇;又有一次,「人人催」在店舖的大門上用紅色油漆寫上「還錢」兩個大字。李明事後向債主發清款項,卻因為借款的網貸平台未有銷賬,李明再次收到「人人催」的電話,對方聲稱要去李明的老家騷擾其父母。最後要報警才得以解決。

「人人催」的一名前員工稱,媒體報道的「暴力催收」確實存在,但卻因人而異,因地而異。他稱,在自己追債生涯中,基本上債務人連他的面都沒見過就還款了。

山東「于歡案」引起公眾對「野蠻追債」、「暴力追債」的關注。(資料圖片)

「起底」欠款者 僱愛滋病人收數

除了「淋紅油」、「打恐嚇電話」之外,尚有不少駭人聽聞追債的手段。

曾經從業3年的魯鋼(化名)向《新京報》表示,他的團隊總是用「不上檯面」的手段。「纏、騷擾、賴在欠款人公司、家裡不走是最基本的手段。」有時,他們會調查欠款人的家庭關係,然後威脅恐嚇。

魯鋼稱,有一次,把河北一老闆的女兒、母親、妻子的姓名、工作單位全都查明,寫在紙上,然後偷拍了一張老闆女兒上學的照片,一起放在了這個老闆的辦公桌上,第二天老闆就交錢了。「有時會將藉款人駕車帶到郊區,幾個小時不給水喝,給借款人講還錢的道理,看到借款人飢寒交迫撐不住了,再將他送回。」

如果借款人有自己的工廠,他們會僱人打「標語」,甚至會強行扣押工廠財物;如果對方有固定工作,有還款能力,他們會跟借款人談判,將借款人工資存摺拿在手裡,每月固定轉賬。

除了暴力恐嚇,阻撓生產也是常用手段。魯鋼稱,會僱傭無業者進入對方工廠,以「幫忙工作的名義」收取報酬。比如裝卸材料,普通工人一天200元(人民幣,下同),他們會要求對方支付300元。

除此之外,更有「愛滋病追債」。有自稱是愛滋病病人的追債者稱,只要提供欠款人的姓名、住宅、電話和借款憑據,就可以前往追債。他們去目標人物辦公室亮出病歷,保安就不敢上前阻攔。絕招是倒在地上詐病乾嘔,嚇得對方乖乖交錢。

在內地,「互聯網催收軟件」眾多。(新京報)

互聯網追債軟件興起

有電話追債者會向欠款者的全部親朋好友發欠款消息,會罵人甚至會合成一張裸照發送過去。

「呼死你」也是追債的常見手段之一。《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有專人從事「呼死你」系統的買賣,80元就可以買下一個軟件的終身使用權。可以不斷自動打電話給欠款人,接通後自動掛斷。由於號碼能不斷改變,對方無從攔截。

互聯網追債軟件亦興起,包括「人人催」、「催催寶」、「愛催收」等。債權人可以發布自己的「項目」,同時「催客」在平台上挑選項目,獲得有關材料,成功催收後,就能獲得事先約定好的佣金。為吸引「催客」接單,佣金常常高達20%至50%。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追債員,在平台上競爭逾期債務單,然後獲得酬金。

「人皆可以為大耳窿」的模式一度引來公眾和媒體質疑,追債員是否會逾越法律也成為疑問。據悉,「人人催」現時已停止營運。

自稱能「起底」的人士報價。(新京報)

債公司掛牌上市

如果自己無法進回債務,銀行、網貸平台通常會外判給專業追債公司,回款分成也相當「慷慨」,一般在30%以上,如果人「失蹤」了,那麼價格會直接提高到70%,甚至90%。

電話催收、上門催收前提是能找到人;「失蹤」的借款人,就為黑客和數據公司帶來「無限商機」。

據《新京報》調查,400元就可以購買個人身份信息,1000元就可以給出欠款人的活動範圍以及新的手機號碼等信息,10萬元可以找到「失蹤」的借款人。

2015年10月,一諾銀華申請掛牌新三板,被外界稱為「催債第一股」。一諾銀華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公司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銀行信用卡個人信貸產品及其他信貸的催告及投資諮詢服務業務,至今已有六年多的運營經驗。雖然,公司前幾年一直處於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