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圍城 多部委發聲 氣象局:今年風小 自淨能力弱
入冬以來,內地多省市霧霾蔽日,久久不散,民間情緒積聚。1月6日至7日,環保部、氣象局、衛計委、疾控中心、北京市政府等多政府機關召開發布會,探討霧霾問題,嘗試與社會溝通。
去年年尾至今年年頭,內地多省市上演霧霾圍城,民憤民怨不絕,尤其相關部門遲遲不發聲,致使真假信息大量傳播,人人談霾色變。近日,中央多部委及北京政府開始與社會溝通,以較坦誠的姿態面對各界疑問。
北京代市長蔡奇7日表示,近幾年,中午重污染天數持續簡述,pm2.5平均濃度下降,但「完成的任務和大家的感受是有反差的,主要就是冬季供暖季治霾難度大。」
環保部長陳吉寧1月6日晚召開記者會,用各項統計數字解釋稱,全國平均空氣狀況已年年向好,但到了供暖季問題仍嚴峻,進步有限。如今大型企業污染狀況已聯網監測,下一步將著手治理小企業,並鼓勵民眾舉報企業污染。
人民日報海外版威信公眾號「俠客島」撰文表示:「我們的社會經濟系統就好像是個一口氣吃出來的胖子。看著挺大個,但要面對呼吸道、消化道、內分泌、免疫系統等各個系統的疾病。」文章稱,中國不能諱疾忌醫,而要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官方說法未能取信於民
中央氣象台7日也就京津冀地區霧霾成因進行分析,稱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導致霧霾天氣多發。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恆德介紹,2016年11月以來,冷空氣次數少,強度偏弱,以及平均風速小,小風天數多,均導致了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容量低,即污染物的通風擴散和降水清洗能力低,自淨能力弱。
氣象台預測,1月8日至14日,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有利於污染物擴散,將不會有持續性霧霾天氣。然而上述說法似乎不能令民眾信服,網友紛紛在新聞下留言,表示「治霾不能只靠風吹」,也有網友說,有埋怨風的時間,不如去治理霧霾。
衛計委:暫無法證明霧霾影響健康
國家衛計委7日也召開發布會,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在回應霧霾對健康影響時表示,「目前,我國沒有證明霧霾和良、惡性腫瘤發病關係的臨床研究結論和相關統計資料。霧霾對健康危害,特別是長期對身體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
毛群安說,下一步將針對兒童、老人等重點人群研究制定相應防護措施,規範口罩、空氣淨化器等防霧霾產品的標準、標識,指導大眾消費。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紹了口罩、空氣淨化器的作用及選擇方法,北京中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了潤肺、清肺飲食。
山西臨汾空氣有毒 官方失聲
雖然官方說法不盡可讓民眾滿意,但信息發布一定好過不發布,溝通一定好過不溝通。只有官方渠道即時、誠實回應民間疑問,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謠言在恐慌中蔓延,反之,官方發言缺位,民間聲音就會崛起。
1月5日,微博認證為「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的網友@大臉撐在小胸撰文表示,山西臨汾過去30天SO2(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814μg/m3,4日淩晨更達到1303μg/m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準則,人在持續10分鐘的環境中,SO2濃度應該<500μg/m3;人在持續24小時的環境中,SO2濃度應該<20μg/m3。認證為「微博科普賬號」的@中國氣象愛好者也發聲支持,並稱臨汾空氣污染狀況長期爆表,雖空氣流動亦將影響周邊地區。目前,兩位KOL說法在網絡上轉發超過50000次,官方至今未給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