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融資設硬件 港拓國際市場 深港融合創業殺出血路

撰文:慈美琳 楊曼璐
出版:更新:

創業難,而更難的,是在香港創業。市場小、成本高、起步遲,幾乎成了外界對香港創新創業生態的一致印象。當一衣帶水的深圳湧現了騰訊、大疆等科創巨頭,大批新興互聯網公司風生水起,香港視之為機遇還是挑戰?多位深港創業圈內人告訴《香港01》,深港優勢互補,創業者若充分利用兩邊資源,享受多方紅利,其實可在瞬息萬變的創業叢林中,大大提高存活的可能性。(系列之四)

深圳近年湧現不少新創科技公司,圖中的深圳市萬普拉斯公司(OnePlus)成立於2013年,是一間流動通訊終端裝置研製與軟件開發的企業。

創業難,而更難的,是在香港創業。市場小、成本高、起步遲,幾乎成了外界對香港創新創業生態的一致印象。當一衣帶水的深圳湧現了騰訊、大疆等科創巨頭,大批新興互聯網公司風生水起,香港視之為機遇還是挑戰?多位深港創業圈內人告訴《香港01》,深港優勢互補,創業者若充分利用兩邊資源,享受多方紅利,其實可在瞬息萬變的創業叢林中,大大提高存活的可能性。

中大師兄弟為機械人「治盲」

黃卜夫和時曦創辦了一間叫「eSight易視智瞳」的公司,專為機械人「治盲」,賦予其視覺,乃當下機械人世代攻堅的核心領域之一。去年,eSight在香港註冊,經歷重重阻滯,今年遷至華強北,但黃卜夫堅稱長遠來看,不會放棄香港。

12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的師兄弟,二人為中大40周年校慶研發了「騰飛將軍」機械人,用以接待時任的特首董建華。「騰飛將軍」識搭訕、舞劍、耍太極,但與大多機械人無異,一切都須由人在旁控制。黃卜夫和時曦擔心,「盲」的機械人萬一揮劍時傷人怎麼辦?兩人於是投入研究,試圖用攝像鏡頭和一套程式,模擬機械人的眼睛和大腦,讓它不僅能「看」,也能處理看到的信息,產生動作判斷。「騰飛將軍」的成功在二人心中點燃了一個角落,從此結下不解緣分,當時亞洲鮮有人研究這項技術,甚至到今日仍是塊難耕之地。

中大畢業的黃卜夫相信,他們目前已為機械人帶來視覺的核心技術,不需再依賴國外品牌。

科研落地不易,畢業後,黃卜夫並未能即刻把機械視覺商品化,而是進入了港府研究中心,從一個申請科研經費的「運動員」變成「裁判員」,主理新能源汽車領域。幾年後,不滿政府對待科研態度的他失望離開,進入私營研究機構,去年已成120人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師弟時曦則進入自動化龍頭企業負責技術,有機會將二人在校期間的技術成果帶入公司做嘗試,成功為公司解決了長久以來的難題,提高了工廠生產的精確度,同時降低了四成成本,實在驚喜。

難吸引港投資?去深圳試試

意識到機械視覺技術漸漸成熟,是時候做些什麼了。2015年,黃卜夫和時曦辭了工,共同註冊了公司。但困難接踵而至,租金太高,短期內難找合適的辦公場地;政府補貼名額少,想獲得科學園這樣的孵化資源實屬不易;最致命的是,投資者對科創項目、甚或是成熟科研產品有興趣的都是鳳毛麟角。黃卜夫認為,這是由於不少香港投資者都不願為不熟悉的事物冒險。

這與Facebook早期員工、現已投資逾30團隊的內地風險投資者、線性資本創始人王淮的看法不謀而合。王淮對《香港01》說,香港財團投資邏輯非常不同,風險投資是長期過程,前期看不到回報,「這一點,美國人接受,中國人接受,但香港人接受不了」。他分析,本港投資者傾向「看得懂的商業模式」,簡單穩妥賺取差價,而以全新方式解決問題、長期可能有巨大盈利空間的,難讓trading culture根深柢固的他們心動。

2015年底,已有些許灰心的黃卜夫到深圳尋求合作,很快談妥千萬元投資和「連飲水機都準備好了」的開放式辦公室,價格便宜過香港近一半。

文放在理大讀碩士時開始接觸無人機製作,畢業後便組建團隊,設計農用、防火、競技等無人機方案。

港優勢在科研人才國際平台

創業前期,eSight在香港召集核心人馬。黃卜夫解釋,香港學術環境樸實純粹,人才水平高,「內地工程系學生可能是出於賺錢養家的現實考慮,但在香港這樣一個金融城市,凡選擇學機械,就真的是有興趣、會鑽研下去的人」。讀書時,黃卜夫就很欣賞身邊同學的專業、靈活和看問題的國際眼光。

於深港兩地設立傲飛無人機公司的理大畢業生文放也做出了類似選擇。他參與的無人機研發工作都在港進行,核心團隊也多為本地畢業生。事實上,幾年前,他之所以選擇從內地來港讀書,就是看到了香港年輕人開放的特質和國際化的思維。但在香港親身體會過後,他認為這兒的科研和產業脫節嚴重,學術環境似「象牙塔」。創業後,他常常要往返深圳,以靠近更便利的硬件資源、更多感興趣的投資者和更大的市場。

香港和深圳已經形成了一個融合的創業圈子,在香港創業,不可能離開內地。
傲飛無人機公司創辦人文放

深港兩個office模式

既然於中港創業圈,融合已幾乎是共識,那麼如何做到共融?

對黃卜夫而言,如今雖因現實需要北上創業,但他仍不願放棄香港,打算立足後再把香港作為打開國際市場的窗口和渠道,這也是目前不少深港創業者的想法。

跨境互聯網金融企業青石證券CEO、曾在麥肯錫和雷曼兄弟任職的王炎則對《香港01》分析:對深港創業者來說,理想的模式或是在兩地各設一個辦公室,深圳負責技術、UI(User Interface,即用戶介面)、產品,香港辦公室則以金融業務人員為主。

目前,深港兩地政府已在官方層面簽署多項合作計劃,深圳前海開啟了南山雲谷、深港青年夢工場等創業基地,內地大型創業資源共享平台「硬蛋」也於今年落地香港,並與香港科技大學等院校簽訂了長期合作。不過,記者多次在港參加相關的創業活動,觀察所見,舉辦方和與會者仍以內地人為主。要扭轉這一現象,鼓勵並協助更多本地青年創新創業,相信仍需各方面作更大的努力。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