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乖舛的蘇丹:意料之中的內戰 擺脫不了美俄攪局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蘇丹的內部問題本就錯綜複雜,加上境外勢力的明爭暗鬥,恐怕還有一段很艱困的路要走。

俄烏戰爭在東歐進入持久戰,在非洲亦有一個地區正爆發慘絕人寰的武裝沖突,就是近期席卷國際媒體版面的蘇丹(或稱北蘇丹)。說起蘇丹這個地方,一直都是個命運乖舛的國度,它是僅次於阿爾及利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非洲第三大國,在2011年南蘇丹獨立前,蘇丹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只不過,廣大富饒的國土從未孕育過和平,從二戰後便一直存在與前殖民宗主國的獨立抗爭,以及與鄰近強權埃及的爭端。直到1956年正式宣布獨立,成立蘇丹共和國,也如同大多數非洲獨立國家一樣,動輒面臨軍事政變或獨裁者的掌權,直到最近的武裝衝突。

蘇丹衝突:2023年4月27日,武裝組織「快速支援部隊」與軍方在喀土穆北部發生衝突時,在中央市場可看到受損的汽車和建築物。( Reuters)

對當地民眾而言,這早已數不清是第幾次的戰爭了。就在4月底,蘇丹政府軍和武裝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SF)在首都喀土穆發生激烈交火,導致整座城市大部分基礎建設毀壞殆盡,居民樓遭到嚴重破壞,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成千上萬的民眾蜂擁至鄰近地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親自主導,與非洲聯盟、美國、阿拉伯等國家積極調停的工作同步進行,但即便勉強促成短期停火的共識,要解決存在已久的內部問題或避免沖突加劇,恐非易事。

因為這場意料之中的內戰,聯合國難民署憂心可能會有超過80萬的難民逃往鄰國,造成鄰近國家的壓力增加,產生另一場人道危機,讓原就十分脆弱的區域雪上加霜。

逃離蘇丹的難民在乍得尋求庇護。(Reuters)

筆者在2017年曾受聯合國派遣至南部的達佛地區,協助執行維和部隊後勤業務。親臨現場確實令人十分震撼,縱使絕大多數時間基於聯合國安全規範與安保措施,我們無法任意離開指定的營區,但光是從機場乘坐維和部隊護送的運輸車接駁至工作地點,一路上盡是滿目瘡痍斷垣殘壁,不難想象現在又經歷了戰火洗禮後,人民的生存情況會有多糟。

在聯合國維和部隊全球12個艱困任務區中(2023年最新資料),光是這個地區就有兩個軍事穩定團,分別是駐紮蘇丹南部Abye區域、代號UNISFA的軍團,以及負責南蘇丹全境、維穩代號UNMISS的團隊。另外,為了促使民主社會發展,另外還組織了龐大的聯合國蘇丹綜合援助團(代號UNITAMS)。這還沒算上其他單位,例如難民署、婦女署、農糧署、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金會,以及成百上千的非營利機構,在這里所投注的資源與心血。

但顯然這些並未能防止沖突的爆發,甚至在雙方交火正激烈之際,許多國際組織乃至使館人員紛紛撤離,避免卷入危機。這也被部分媒體批評,指責這些外交人道工作者只會在沒事的時候錦上添花,到了真正緊要關頭,卻第一批逃離。

即便在戰爭開打前,蘇丹地區對人道與救援的需求就已是有史以來最高水平,但自4月以來爆發的內戰,又使得糧食、醫療品、水及燃料再次極度短缺。(Reuters)

即便在戰爭開打前,蘇丹地區對人道與救援的需求就已是有史以來最高水平,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總人口(約1580萬人)迫切需要基本救助,而自4月以來爆發的內戰,又使得糧食、醫療品、水及燃料極度短缺,絕大部分民生必需品或因武裝沖突無法運進國內,或就是價格飛漲,連稍稍不必接受援助的另外三分之二人口,都無力負擔。

這場沖突的始作俑者,是該國的兩名將軍布爾漢與哈姆丹,前者是軍事強人,掌握武裝力量,多年來基本上是蘇丹的地下領導者;後者則是崛起於達佛地區的民兵組織,一路挺進軍方核心。兩人在2021年10月合作推翻文人總理巴希爾(Omar al-Bashir)和他的內閣後,短暫成為蘇丹實際領導人,分別擔任正副總統。不過就在今年4月15日,兩人反目成仇,公開調動自己陣營的勢力,在全國各地交火,特別是爭奪首都喀土穆的重要據點,機場、政府機構與商業大樓等,但這些據點早已因炮火而幾乎摧殘殆盡。

就在去年12月,這對軍閥兄弟在聯合國的「勸說」下還簽署了一份協議,同意繼續交付政權給文人政府,並努力建立可信賴的民主制度。這也是維和部隊與國際特派團長久以來希望達到的目標,只不過隨著戰火猝不及防的打響,和平的希望也越加渺茫。

2023年5月8日,逃離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暴力事件的難民騎著驢子在蘇丹與乍得邊境尋找臨時定居點。(Reuters)

表面上看來,這或許與兩名將軍從不願意放權,到相互爭奪權力有關。但熟知近代非洲衝突歷史的人大概也不難猜到,這就算不是一場直接的代理人戰爭,背後也絕對和幾個特定的國際強權脫不了關係。很顯然,美國與俄羅斯就在背後扮演著一定的角色。

光看俄羅斯多家私營的保安與傭兵組織,在非洲(特別是蘇丹地區)的活動,就不難看出俄羅斯從蘇聯時期到現在,對非洲大陸的影響力。再者,普京( Vladimir Putin)早在2018年面對記者詢問外銷武器的問題時,就明白表示俄羅斯「有權把自己的商業利益推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另外,俄羅斯所缺乏的錳、鋁土礦和鉻等工業重要原材料,恰好又是非洲所盛產,想在此處建立勢力範圍,扶植親俄政權的心思,不言而喻。

再來看看美國。先不說歷史上美國在非洲搞出的各種事件,光是今年3月以降,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訪中非和東非、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出訪西非、主掌安全與民主發展的副國務卿澤雅(Uzra Zeya)則是拜訪贊比亞和塞內加爾、負責教育與文化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薩特菲爾德(Lee Satterfield)奉派往南非訪問,就連總統拜登(Joe Biden),根據美國媒體說法,也有可能於今年出訪非洲,顯然都有拉攏非洲盟邦的意圖。

誠然,蘇丹的內部問題本就錯綜覆雜,加上境外勢力的明爭暗鬥,只怕無論聯合國付出再大努力與投注再多經費,要為當地人民帶來真正永續的和平發展,都還有一段很艱困的路要走。

作者黃一展是聯合國資訊科技處顧問,原題為《蘇丹衝突加劇亟待國際調停》,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