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香港示威以外 還有哪些扣人心弦的寰宇議題?

【普立茲獎】香港示威以外 還有哪些扣人心弦的寰宇議題?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擁有103年歷史、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在周一(4日)公布本年度得獎名單。《路透社》(Reuters)攝影團隊拍攝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攝影作品,獲得「突發新聞攝影獎」。除了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優秀圖輯之外,其他得獎新聞報道探討的議題,充份剖解了過去一年的寰宇脈動。這些精心挑選的議題,同樣值得大家深入了解和關注。

(附相關得獎作品連結)

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攝影作品,獲得普立茲獎的「突發新聞攝影獎」。(Thomas Peter / 路透社)

阿拉斯加的性罪行與警力不足

由阿拉斯加本地媒體Anchorage Daily News及網絡新聞媒體ProPublica共同合作的新聞專題,奪得本屆「公共服務獎」(Public Service)。記者團隊揭露阿拉斯加部分地區的原居民缺乏公共安全應急服務。在大部分鄉郊地區的村落,只有飛機才可短時間內到達當地。這意味着若當地居民撥打「9-1-1」救助電話,很多時需要等候數小時,甚至數天,才會有警察或救援人員前來協助。

此專題的源起是Anchorage Daily News記者Kyle Hopkins早在2018年便進行的連串性罪行採訪報道。阿拉斯加是全美國性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州份。不過,Kyle Hopkins發現,儘管當地性罪行猖獗,很多犯罪者依然逍遙法外,這正正便是因為當地公共治安服務嚴重缺失,警方執法不彰。

所以Anchorage Daily News便聯同ProPublica,走訪阿拉斯加數百個原住民村莊,深入調查阿拉斯加偏遠地區的性罪行問題及警權執法漏洞。報道亦揭露州政府暗中裁減這些偏遠鄉村的公共安全服務撥款,使情況雪上加霜。

得獎作品連結:LAWLESS

阿拉斯加有很多遙遠村落缺乏道路基建,只有乘飛機才能在短時間內到達。(Getty Images)

全球極端氣候危機

過去一年,美國加州、澳洲、南美亞馬遜等地區先後發生幅員極廣的森林大火。野生動物在森林大火裏活活被燒死、成千上萬的居民驚恐逃生、消防員英勇地與山火搏鬥等新聞片段和相片,在網絡惹起熱議,世人惋惜不已。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昭然易見。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團隊走訪美國加州、阿拉斯加、加拿大、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澳洲、日本、烏拉圭、卡塔爾等地,結合民眾及專家意見,並收集氣候數據,全面分析極端天氣在全球不同角落所構成的環境及社會問題。此深度新聞專題奪得本屆「解釋性報道獎」(Explanatory Reporting)

得獎作品連結:2°C: BEYOND THE LIMIT

澳洲新南威爾斯山火,多位消防員正竭力救援。(Getty Images)

737 MAX空難與波音公司的積弊

2019年可以說是飛機製造巨擘波音公司(Boeing)的不幸一年。繼2018年印尼獅子航空610號班機因機件故障墜毀後,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亞航空的同型號波音737 MAX 8客機同樣因機件故障而墜毀。多國民航部門和航空公司先後停飛737 MAX。多個媒體亦先後深入調查並披露波音公司的內部管理和安全評核工作等問題。波音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

《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便憑披露波音737 MAX機款設計問題、公司內部的安全評核漏洞、政府部門監管不力等一系列報道,奪得本屆全國報道獎(National Reporting)

得獎作品連結

波音去年遭受737 MAX空難醜聞困擾,今年又因疫情陷入財政危機,可說是厄運連連。(Getty Images)

「獵食者」普京

俄羅斯總統普京向是美國政治家及新聞媒體的主要討論話題人物,美俄關係更是美國外交戰略中最重要一環。自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情報部門及民主黨人多次指控俄羅斯企圖干預2016年總統大選。「通俄門」風波纏繞美國政壇多年。至於美國與俄羅斯在海外戰場的角力,至今依然未止。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團隊通過明查暗訪,偵查俄羅斯官方在歐洲、非洲、中東地區的秘密行動。報道指俄方透過間諜及傭兵集團,企圖影響當地選舉政治和周邊地緣格局。系列的其中一篇報道更披露《紐約時報》獨家取得的錄音,團隊整理成影片,指控俄羅斯有預謀地多次轟炸敘利亞戰場上的醫療設施及平民據點。

《紐約時報》憑此系列報道獲得「國際報道獎」(International Reporting)。普立茲評審會形容這是「冒着高風險」(reported at great risk)的偵查報道。

得獎作品連結

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政府,近年採取更主動積極的外交戰略,儘管修憲進程因大流行爆發受阻。(Getty Images)

「1619計劃」

本屆「評論獎」(Commentary)得主是《紐約時報》記者Nikole Hannah-Jones。她的評論文章矢在讓讀者重新反思黑人社群在美國建國及近代發展歷程中的貢獻作用。首位非洲人在1619年抵達英屬北美殖民地維珍尼亞,象徵美國黑人歷史的起始點。2019年,剛好是400周年。Jones的這篇深度評論文章,正正配合這一紀念時刻。

Jone的評論文章廣獲迴響。Jones及後延伸創作和主理《紐約時報》的長期計劃「1619計劃」(The 1619 Project),製作相關後續報章評論、線下活動及Podcast節目。

得獎作品連結

美國的族群共融是當地重大的社會議題。(Getty Images)

克什米爾的哀歌

克什米爾(Kashmir)地區是印度與巴基斯坦邊境的主權爭議地區。當地超過九成半民眾屬穆斯林,故一直受到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歧視。克什米爾居民經常與印度安全部隊發生衝突,亦有居民指安全部隊成員多次虐打他們。

印度國內宗教保守派過去多次要求取消克什米爾自治地位。結果去年8月,印度議會通過聯邦政府決定,取消克什米爾地區自治權。此舉同時引發克什米爾及巴基斯坦境內民眾抗議,加劇印巴地緣緊張關係及宗教民族分化。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攝影記者Channi Anand、Mukhtar Khan及Dar Yasin去年紀錄了克什米爾居民的生活困況、連串示威情況及各方劍拔弩張的衝突場面,讓處於印巴縫隙要隘的克什米爾地區面貌,透過細膩的影像媒介,詳細且深刻地呈現給世人。三位攝影記者亦憑此影像系列,獲得「專題攝影獎」(Feature Photography)

得獎作品連結

+1

得獎的優秀作品眾多,難以逐一詳細介紹。綜觀本屆普立茲獎,《紐約時報》奪得三獎(國際報道、調查報道及評論)成大贏家。

部分得獎作品更取得一些社會的回應和反饋。Anchorage Daily News和ProPublica在阿拉斯加的調查報道令人關注該處的性犯罪和警力問題,去年開始各界已踏出改善問題的第一步;Nikole Hannah-Jones的評論文章,賦予了美國建國史與黑人社會的深層次反思意義,其後續活動亦頗獲迴響。

↓ 獲獎的《路透社》反修例運動攝影作品 ↓

+5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