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公務員匿名批評時政被炒 法院裁定政府勝訴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澳洲一名公務員班納吉(Michaela Banerji)以匿名方式在Twitter批評政府的移民政策,及後當局發現她的真正身份,並以違反守則為由將她辭退。最終事件需要搬上法庭解決,當地高等法院8月7日作出判決,裁定政府勝訴,為當地近來的言論自由爭議再增添變數。

班納吉曾經為移民及邊境保護局工作,並在Twitter以「LaLegale」帳戶名稱留言,包括多次抨擊澳洲的移民政策,以及將尋求庇護的人士安置到海外。所有留言都是由她的個人器材發出,而且絕大部份內容是工餘時間上載。

政府其後發現有關帳戶由班納吉使用,該部門於是在2013年以違反公務員守則為由辭退對方,守則提到公務員不可表達政治意見。她不服決定,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上訴,當時判決認為有關辭退的做法與她的政治交流自由有抵觸,她亦因此向政府索償,坎培拉政府決定挑戰有關判決。

代表律師:判決與時代脫節 影響深遠

高等法院七名法官一致裁定班納吉敗訴,判詞指政府辭退她的決定並沒違憲,指有規例要求公務員需要避免與職務有利益衝突,規定公僕不涉政治。判決亦提到,即使班納吉方面提出她從沒有在Twitter帳戶內披露身份,但指引列明公務員在網上發表言論時,其身份可能會被披露。

班納吉聽取裁決後當場淚灑法院,她指落敗一方不單止是自己,而是整個公務員團隊。她的代表律師Allan Anforth認為,判詞中對於公務員的觀點仍然停留於上世紀6、70年代思維,批評與時代脫節。Anforth稱判決的影響不限於公務員,甚至為勞資關係帶來變化,指僱主可能會就與政治有關的社會問題,辭退意見不合的員工。他指由目前的政治現況而言,法院的判決相當天真。

當地公務員工會CPSU亦發出聲明,對判決感到失望,認為全國大約200萬名公務員的自由可能受到影響。組織發言人弗勒德(Nadine Flood)認為公務員應享有與平民一樣的權利,而不是因為他們所身處的工作環境而受到歐威爾式(Orwellian)審查。

憂寒蟬效應 學者:避免角色衝突

澳洲近來不時傳出與言論自由有關的爭議,著名欖球員菲勞(Israel Folau)在網上發表反同性戀言論而被欖球協會中止合約,他指當局因宗教信仰問題而裁員是違反公平工作法,於是與協會對簿公堂。

澳洲公共事務研究所(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IPA)研究員布什內爾(Andrew Bushnell)認為,雖然兩宗事件都是涉及言論自由問題,但在班納吉的個案中,她的言論與自身工作有直接關係,因而令人懷疑她可能沒法如常履行職務。對於有憂慮指判決可能為公務員帶來寒蟬效應,布什內爾指可以將判詞解讀成避免發表可能構成角色衝突的言論。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