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MeToo浪潮不住拍岸 影響力綿綿不息「女性之年」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2017年10月,荷里活金牌製作人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揭憑藉職權與「江湖地位」性侵犯或性騷擾業內多名女子。事件掀起#MeToo運動序幕,受害者敢於挺身指證施襲者的做法啟發不少人,風潮蔓延至全球多國。
回顧2018年,愈多人關注女性權益,社會風氣亦有所改變。由演藝圈,到政商界,以至體壇,甚至諾貝爾獎殿堂,醜聞愈揭愈多。那些對女性施以狼爪的惡魔,以為受害人將永遠羞於啟齒,豈料最終被這一波「粉紅巨浪」反噬。

韋恩斯坦性侵事件掀起的#MeToo浪潮仍在蔓延。當事人2018年5月落網,案件仍在審訊中。(路透社)

韋恩斯坦落網 標哥士比罪成

韋恩斯坦性侵事件捲起掀然大波,也為年初舉行的奧斯卡頒獎禮蒙上陰影。2018年2月,紐約當局正式起訴韋恩斯坦。同年5月,韋恩斯坦到警署自首並出庭應訊但他在庭上否認所有強姦和性虐待的控罪。現時案件仍在審訊中。

另一邊廂,美國老牌笑匠標哥士比(Bill Cosby)成為#MeToo運動掀起以來首位被定罪的名人,被判處監禁3至10年

一年間,英國著名歌手Lily Allen美國女星美娜蘇雲露(Mira Sorvino)美國歌手Lady Gaga不約而同現身說法透露受害經過,成為不少女性的榜樣。浪潮也席捲韓國,當地著名導演金基德被爆性侵女演員演員趙珉基亦疑因捲入性醜聞而自殺身亡

大學教授福德指控卡瓦諾涉性侵,並出席參議院聽證會作供。(路透社)

美大法官履新 不死也得扒一層皮

要數2018年政界最觸目的#MeToo事件,自然就是美國最高法官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涉及性侵福德(Christine Blasey Ford)等多名女子一事。福德指控卡瓦諾上世紀80年代在一個派對上企圖性侵她,並到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供。惟當局調查後並無發現任何證據參議院順利通過卡瓦諾的提名

在強姦案頻生的印度,有議員被指涉案前外交國務部長阿克巴爾(Mobashar Jawed Akbar)遭指控曾性騷擾多名女性後宣布辭職,為當地#MeToo運動以來,首次有重量級政客被拉下馬。

商界方面,多間企業高層也捲入性騷擾醜聞。其中有指Google向「Android之父」魯賓(Andy Rubin)支付巨額離職費,涉嫌有意包庇。公司接二連三的性醜聞引發員工發起遊行抗議

美國體操女王「黑珍珠」比拉絲(Simone Biles)披露曾被體操隊前隊醫拿薩(Larry Nassar)性侵,爆出體壇大規模性侵事件。(路透社)

美體壇大規模性侵 淫醫重囚175年

美國體操女王「黑珍珠」比拉絲(Simone Biles)1月披露曾被體操隊前隊醫拿薩(Larry Nassar)性侵,為體壇投下一枚震撼彈。拿薩後來性侵罪成,被裁定入獄175年美國體操項目總會(USA Gymnastics)委員會全體辭職,為事件負責。

後來有傳媒揭發,美國游泳協會(USA Swimming)亦試圖隱瞞游泳界數百宗性侵案件。據指,施襲者大多為泳隊教練,而選手被性侵已成為游泳隊的「文化」。

負責評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瑞典學院捲入性侵風波,引發多名院士辭職,2018年的文學獎被迫延遲一年頒發。(視覺中國)

瑞典學院蒙羞 諾貝爾文學獎延遲頒發

瑞典學院女院士弗羅斯滕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法籍攝影師丈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被指性侵多名女子,包括王儲維多利亞公主(Crown Princess Victoria)。受害者斥責瑞典學院明知事件卻不聞不問,引發多名終身制的院士宣布不再參與學院工作更導致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延遲頒發

2018:女性之年

有人形容2018年是「女性之年」天主教國家愛爾蘭通過墮胎公投美國中期選舉Pink Wave「逆襲」成功沙特阿拉伯解除女性駕車禁令「美利堅小姐」(Miss America)改革……女性議題在新聞版面上的確佔一席位。

即使如此,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僅得三分一美國受訪者認為過去一年在女性平權上有「重大進展」。女性要在傳統社會中掌握更多話語權,未來仍有一段漫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