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矮行星或改寫太陽系邊界 助證明「第九行星」存在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軌道中,最新發現一顆距離太陽遠超冥王星的遙遠天體,或會重新定義太陽系的邊界。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s Minor Planet Center)周二(2日)公布一顆直徑約300公里的矮行星「2015TG387」。研究發現,該天體被發現時約距離大陽8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意指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冥王星約距太陽34個天文單位,即新天體比冥王星還要遠離太陽超過兩倍。
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托倫(David Tholen)表示,這天體圍繞太陽一圈需時4萬年,人類有99%的時間看不清楚它。它的軌道極為扁平,距離太陽的最遠點可達2300個天文單位。
以下為新天體與其餘太陽系星體的位置比較示意圖:
天文學家的理論設想太陽系邊界有一顆巨大、且距離太陽最遙遠行星「第九行星」(或稱X行星),預計質量是地球的10倍,但目前位置尚未確認。科學家就在探索「第九行星」和未知矮行星時發現今次的新天體。
這顆矮行星是第3顆從外太陽系發現的天體,早前已知的兩個星體分別為「2012VP113」和「塞德娜」(Sedna),它們都是位於一個距冥王星極遙遠且冰冷的區域「奧爾特雲」(Oort cloud)內。
《衛報》報道指出,儘管今次未能直接觀測「第九行星」的存在,但新天體似乎受到未知的巨大物體的重力影響。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表示,「這肯定補充了(對太陽系認識)增加中的總帳,這新天體顯示了第九行星的影響」。
下圖為外太陽系3顆天體的軌跡示意圖:
(新華社/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