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研究介形蟲 指動物雄性生殖器官愈大 絕種風險愈高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動物界中雄性動物為了吸引雌性,會在進化過程中出現吸引牠們的特徵,例如有孔雀開屏、獅子的鬃毛,以及鹿角等,惟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有些動物雄性特徵就是因為太大,令物種長遠陷入絕種危機。專家指出,兩性外殼大小差異最大的介形蟲品種,絕種風險反而比一般同類高10倍。

美國科學家是研究古代甲殼類動物「介形蟲」(ostracods)的化石,得出上述結論。

介形蟲外形似蚌,在地球上存活近5億年。介形蟲雄性非常易辨認,因們的性器官很大,故外殼也比雌性的更加長。

是次研究涉及93種已絕種的介形蟲,它們活在白堊紀晚期,即約8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牠們有些品種存活了整整2000萬年,有些數萬年後便消失。

介形蟲外殼下,是一個佔其體長約20%至30%、用於排出巨型精子的大型「肌肉泵」。在某些情況下,牠們的性器官甚至比身體更長。這種蟲的雄性比雌性外殼更大,而性器官較大本利於製造更多精子,也方便交配,卻反而導致絕種風險加大,這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就此做出分析。

有份撰寫研究報告的華盛頓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的古生物學家亨特(Gene Hunt)說,牠們有可能因為投入精力去繁殖,沒有太多剩餘精力去適應氣候變化,或是自然環境改變,最終步上絕種之途。

(中國報/Science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