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百川:二創襤褸是對古人大不敬
撰文:張凱祺
出版:更新:
位於觀塘的骨董店百川以日本青海波作logo,扇狀波浪具平靜、安祥的涵義,主理人Brian醉心襤褸、藍染,卻不甘獨樂樂私藏日本傳統衣飾,2016年創辦實體古董店,將日本古着心得公諸同好。
他分享自己玩古着嚴守三大誡律。第一,拒絕後加拼接布料。襤褸是從歷史孕育的工藝,由「補破衣」的功用層面出發,經歷過很多雙手的針黹成就了今天的襤褸古着。即使熟悉縫紉針法,必須以古服原本的縫線格式為後期潤飾基礎,挑選什麼綿線、怎樣綁結、縫線的次序都有一門學問,不破壞前人傳統為大前題。第二,不重製傳統款式。提及客人曾要求訂造某款式的道袍,他堅拒做這類remake,亦對市面上所謂「復刻」、「致敬」的時裝單品嗤之以鼻。Brian同時有教授手製皮革班,詢問度最高款式是Hermès的Birkin手袋,無論是皮匠或賣古着的身份,他也無法接受挪用設計師的作品,更何況是一眼就認出的經典款,乃對設計師一大侮辱。第三,不為古服換上自己品牌標籤。很多客人買物後會多謝Brian,他卻認為功勞是歸於古人,古人發揮的實用工藝,由17世紀流傳至今外觀依然完好無缺,美學層面上,還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眼光。他堅持不後製標籤,是表達對傳統的尊重。
熱愛古着,放在身體上展示固然是最有力的證明,Brian玩古着堅守的原則,有些人眼中是傻勁,透過自身、百川小店宣揚日本「勿體無」精神,其實,他也是可敬的一員。
拍攝及剪輯:Lacey Li
攝影:Bowy Chan
採訪: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