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百川:現代人穿傳統衣,是犯賤或作樂?
談舒適感,傳統衣飾怎樣也及不上T恤牛仔褲,為什麼百川主理人仍然堅持外出都穿野良着加木屐?他説:「假若自己覺得怪,代表尚未接受它」。
攝影:Bowy Chan
「百川」以日本青海波作logo,扇狀波浪具平靜、安祥的涵義,主理人Brian不安於獨樂樂私藏日本傳統衣飾,2016年創辦實體古董店,將日本古着心得公諸同好。美式、法式古着在本地早有一班死忠分子,舊時代外國軍隊服飾可以成為時尚主流,得以垂青列入長青款。反觀日本古着勢力來得薄弱,一直被標籤為上不到大枱的B線品牌,直到前年經典街牌Visvim在意大利首辦時裝騷、Supreme和Sasquatchfabrix發佈「東西合壁」的道袍、新一代潮流教主余文樂品牌Madness加持,日式古着繞了地球大半個圏才在香港稍露頭角。眼見大眾對其認識仍流於潮流單品層面,驅使Brian由收藏家兼任做賣家,將自己研習的17至19世紀日本時裝史,以古服實物、書籍、口述形式推廣。他笑言每次都會捉住客人講兩三小時古着經,而筆者也成為其中一個。
功用至上的襤褸工藝
照字面很易誤解襤褸(boro)是日本傳統衣飾的分類,其實它是專屬過去,又跨越整個時代的一種布藝。古時日本庶民女孩三、四歳就要學居家必備的「刺子繡」(基礎平針),長大後就帶着傳統農作服「野良着」出嫁,丈夫兒子的舊衣破爛了就用針縫補拼布,經歷過很多雙手的針黹成就了今天的襤褸古着。提起襤褸,會聯想到另一關鍵字「藍染」。Brian説道:「藍染技術始於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印度,七世紀傳入日本,是窮人恩物,因為染色後布料會變挺身、防蚊防紫外線,更襟着,而有錢人則穿絲綢。為何偏偏揀上藍色?很簡單,易上色,德川時代窮人只限穿藍色和啡色。所以起初藍染不是為潤飾衣服,而是功用層面出發,現代人以欣賞角度講究的藍染色澤和層次,説穿了是布料經歷無數次清洗、脱水、起皺的落色。」想到坊間藍染工作坊的門庭若市,現代人願意花數百元去學習古人藍染智慧,甚至變化成時尚的支流,那真証明有些手藝、美觀不會被時代吞噬。
流傳的日本藍染色碼表,僅能作參考,不是跟着就能染出理想顔色:一來布料本身底色是關鍵,二來各種布塊對染料飽和度不盡相同。「怎樣是靚藍染」從來是主觀問題,色調以外,要看布塊整體染色層次,傳統藍染古布經歷氧化程序,絕對比現代化學顔料塑造的「均稱、實色」更富層次感。
蒐集古服學懂的哲學
襤褸古着細分多類:野良着、袢纏、絆被、小袖、作務服、羽織等,百川整齊地掛着幾十件古着,Brian説那只是他收藏數量的五分一,而每一件都承載歷史記憶,有各自的故事。他形容蒐集襤褸猶如尋寶遊戲,不是考你對日本窿路的熟悉,是講際遇,因為襤褸布往往出現在「九唔搭八」的地方,例如賣生銹鑊的老店。他説:「裏原宿、下北澤等古着聖地反而最難找到心儀古着,因為大家都會去。日本人垃圾分類完善,有人拾到棄衣就會轉賣到古道具店、雜貨店,這類店子命中率較高。香港人也慣用『香港式節奏』找古着,事先在Google、Facebook做定功課,但賣古着的婆婆才不懂網絡!」隨遇而安,深信總有一件在左近是Brian的旅行信仰。
認識一件衫,摸上手才見真章。
另一種哲學的實踐,是「勿體無」:看待每片櫻花瓣落,日本人都感恩惜福,他們重視物件價値有否被充分發揮,而靠不斷縫補而存活的襤褸,與現代人所説的upcycling(升級再造)概念如出一轍。Brian更提出,古着的理念正正是快時尚的對岸,當節奏是生命中重要價値,購物都不能慢半拍時,百川就鼓吹慢消費:「有客人在網店看中了就下單,我一定會阻止,就算看實物也有買錯的機會,更何況隔着螢幕?我在日本買過一件純黑色道袍,回家燈照才驚見衣服沾上滿滿的血斑,當交學費吧。另一方面,儘管肉眼所見顔色相同,但如蚊帳布、木棉布、麻布質地軟硬已大不同,想認識一件衫,摸上手才見真章。假如你在百川帶走心頭好,我固然替你高興,如果買走的結局,是被遺忘在衣櫥裡,勸你不要浪費我的寶物好了。」
時裝是犯賤抑或作樂
穿木屐行路咯咯聲,是鞋底兩塊「齒」落地時産生的清脆聲效,古時在冬天或正式場合,穿木屐前會套上「足袋」,即由兩塊白布拼接的襪子。平安時代出現的「木屐」、竹草墊製的「草履」、防雪滑而衍生的皮底「雪駄」,是古代日本人的主流鞋履,來到今日,我們有數之不盡的選擇,鞋商天天推出新球鞋,Brian依然故我穿木屐出街。舒適嗎?他説可以走更遠的路:「普通鞋是鞋踭落地,但木屐中間齒位先落地,一開始落樓梯最恐怖,但漸漸就很舒服,適合長時間走路。」再追問一條膚淺問題,街外人看你整個造型會覺得怪異且很嘈嗎?他不以為然:「覺得怪只因你未接受。有人説這是作賤自己,對我而言,這是我的堅持,又可以喚起別人對日式古着的注視,何樂而不為?正如我也很欣賞玩美式古着的人30多度堅持穿皮褸、高腰褲、皮靴再梳油頭。」1930年代有「時尚建築師」之譽的斜裁設計師Madeleine Vionnet説過:「衣服不是單純掛在身體的物件,會跟隨身體的線條,人微笑時衣服也在微笑。」如果人類為了配合衣服而感覺被懲罰,那把它放生好了,穿一身古服的Brian跟我談得津津樂道,肯定衣服也在笑得開懷。
日式古着不一定「full gear」出動,Brian分享日常數個穿搭襯法。
如果説後製拼布是對襤褸不敬,襤褸以印花方法呈現是最新潮的侮辱。
《一物》本月主題是翻新傳統,老套都要問一句,怎樣看現代版的「襤褸」?百川售賣的袋飾有加入自家布藝皮藝,但他堅拒在古服上動手腳,甚為此嗤之以鼻:「如果説後製拼布是對襤褸不敬,襤褸以印花方法呈現是最新潮的侮辱。有時裝品牌為整塊襤褸布料拍攝照片,然後打印,再光明正大地説是襤褸,這讓我感到噁心,是在貶低文化。如果把布塊拼拼縫縫是百家布,打印出來叫襤褸,豈不是在家都造到古着?」這是値得深思的一點,各家各戶品牌不時以「現代化傳統」為招徠,但是否每一樣經典傳統設計、工藝都可以或適合被挪用呢?引申到近幾年常被時裝界濫用的詞語「復刻版」、「致敬版」,有幾多是設計師為慳水慳力而衍生的産物?有幾多是為推廣品牌而不漠視根植的文化?參觀過百川這間店子,找不到什麼意想不到的設計,愛嘗鮮的時裝人恐怕會白行一趟,但論承傳傳統的工夫,絕對合格有餘。
百川 牛頭角偉業街149號彩虹工業大廈1107室(一至日14:00-22:00不定休,請預早半天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