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曖昧不明的舞台魅力

撰文:戴柏怡
出版:更新:

說到哥哥張國榮(Leslie Cheung)(1956-2003),也許你會記起他與唐鶴德先生的愛情故事,或者會記起他演出過的電影,《霸王別姬》、《春光乍洩》、《阿飛正傳》和《倩女幽魂》都是他的代表作。雖然他的演藝黃金年華僅僅26年,但他經典的舞台造型仍然烙印在不少歌迷心中。

哥哥年少時期風流倜儻,是不少人心中的偶像。(網上圖片)
張國榮拍攝《風繼續吹》大碟封面時的造型。(網上圖片)

張國榮(Leslie Cheung)初期以青春美少年的形象虜獲一眾粉絲的心,更被形容為帶有James Dean反叛浪漫的浪蕩影子。哥哥作為著名裁縫張活海之子,留學英國時又是修讀紡織及成衣,他的演藝路一直都展現着敏銳的時裝觸覺與形象構想的主導性。

1980年代初:青春洋溢的小生

哥哥剛開始時被塑造成青春小生的造型,裝扮無非是1980年代流行的西裝和高領毛衣,但他的唱片封面卻總能在既有的偶像造型中添一點新意。1983年《風繼續吹》的封面造型以簡單的長袖黑上衣配飄揚的白色長圍巾,分明是現今時裝界常講的「Normcore」造型!及後推出的《Monica》除了掀起動感快歌的風潮,其中的休閒西裝和Disco舞衣亦將香港偶像的造型帶至全新領域,慢慢與國外的時裝潮流接軌。

白色西裝配合珍珠和金鏈,更見成熟的風味。(網上圖片)
早於1997年哥哥於演唱會中已經以全身金色珠片外套及鑲金黑色長褲示人。(網上圖片)

1980年代末:風華絕代的舞台造型

站在事業高峰的哥哥於1989年決定封咪告別樂壇,舉行33場《張國榮告別演唱會》,其中這套全白色西裝最具代表性,內裡配襯以珍珠與金鏈結合而成的飾物。全白色西裝對普通藝人來講本就難以駕馭,哥哥卻以誇張的飾物配之,更是藝高人膽大的造型設計。張國榮的衣飾觀念比同代人走前了一個世代,不但具有西方流行音樂和時裝文化的感覺,同時也敢於嘗試、超越和挑戰大眾約定俗成的習慣。

1990年代:美艷男子的蛻變

1995年,張國榮推出唱片《寵愛》後正式宣布復出樂壇,兩年後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跨越97演唱會》。在演唱《紅》的時候他穿上了這雙獨一無二的Manolo Blahnik高跟鞋(珠片還是他與造型師親自釘上去作後期加工,早前被收在M+的《曖昧》流行文化展覽中),大膽地打破了男性的既有形象。張國榮引人入勝或引起爭議的地方,便在於他在舞台上層出不窮、時男時女的性別易裝遊戲,一方面為香港的表演藝術與流行音樂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典範,另一方面又處處觸碰了社會大眾的禁忌與性別偏見。哥哥接受《Time》的訪問時說到他的英文名字,Leslie這個可男可女的中性名字,不但標誌張國榮性別意識的取向,同時也浮映了他二十多年來的演藝風格:時而不羈放蕩,時而千嬌百媚,時而雌雄莫辨。

法國時裝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設計的演唱會造型,象徵著天使的登場。(網上圖片)
服裝和舞台造型是張國榮最花心機的部份。(網上圖片)

2000年代:為世不容的雌雄同體

最能展現張國榮熱愛時裝的表演自然非2000年舉辦的《熱情演唱會》莫屬。哥哥請到他最愛的法國時裝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設計演唱會造型,成為首位與JPG合作的亞洲藝人。他們以「From Angel to Devil」的概念設計服裝,為香港演唱會寫下經典一章。他以一身白色羽毛西裝現身象徵著天使的開場,早已成為香港樂壇的經典一幕。這些造型在當時卻被主流媒體批評得體無完膚,攻擊其性別流動的傾向和美學,甚至引得JPG勃然大怒,發下狠話説以後不與香港藝人合作!話雖如此,他卻與哥哥惺惺相惜,因為兩人都在時裝上有着前瞻的眼光。

多年後,這些經典造型總算引來懂得欣賞的模仿者(草蜢便是其中的表表者),而隔了這些年月的距離,哥哥的服飾仍然沒有過時的感覺。他的品味能夠超越時空限製而歷久常新;他也不會介意別人的看法,認為在台上好看的,他就會盡情表現自己,不會太在乎別人的眼光。

當年哥哥將頭髮束起成髻,黑色貼身恤衫配上色彩鮮艷的半截裙。不論何時回看,哥哥都是那麼優雅迷人。他大膽和妖冶的舞台造型讓人譁然,長髮披肩卻滿臉鬍渣,讓傳媒大寫特寫仍然置之不理。那時的張國榮已完全蛻下奶油小生的外皮,歌路、形象和舞台設計也漸帶詭異、黑暗、冶艷的藝術感。

2003年4月1日,哥哥跟香港人說了一個沒人笑得出的玩笑。他因抑鬱症失控病發而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墜下,終年47歲。一代舞台巨星的氣勢和美艷,只能留下令人懷念的唏噓。

撰文:Stefanie Tai & 添子

影片製作:Stefanie 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