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 助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減惡化或死亡風險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神經內分泌細胞掌控分泌激素及荷爾蒙的功能,透過血液循環流遍身體多個器官,一旦發生病變,便會觸發衍生神經內分泌腫瘤,隨時無聲無息奪命!蘋果創辦人喬布斯當年亦因此病而離身。有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指,神經內分泌腫瘤並非不治之症,患者可透過外科手術根治或透過藥物治療來延長存活率;若藥物反應不佳,可考慮使用「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下簡稱,PRRT治療),透過靜脈注射釋出放射性核素,將腫瘤殺死。有研究證實,其中一款放射性藥物Lu177結合低劑量體抑素類似物的治療,能減低八成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

一名中年男子持續間竭性腹痛逾大半年,多次向家庭醫生求醫,僅被視作普通腸胃炎處理。惟他發現體重有下降跡象,經家庭醫生轉介進行身體檢查,始揭在胰臟位置有腫瘤,需要透過外科手術切除,經化驗後才發現患上神經內分泌腫瘤。原以為切除後可以根治,惟時隔一年多後,該名男患者再次出現腹痛症狀,經檢查發現腫瘤已轉移至肝臟和腹膜,由於數量比較多,難以透過手術切除,故醫生處方生長抑素類似物,以維持患者的生活素質。

吳劍邦醫生指,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需視乎腫瘤有否擴散。

治療需視乎腫瘤有否擴散 首選以手術切除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指,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首要確定腫瘤的位置,若沒有擴散跡象,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但術後仍然有復發機會,故仍需定期監測。

若患者的腫瘤已擴散至遠端器官,則可透過藥物或放射治療。吳醫生指,高劑量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在國際上目前已被列為治療的標準方針,可延緩腫瘤的生長,讓腫瘤的狀況維持穩定,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腹瀉等。

此外,醫生亦會按患者的病情的評估決定是否需要處方標靶藥物,吳醫生指,標靶藥物可阻斷腫瘤訊號傳達,並干擾惡性細胞生長。藥物主要有mTOR抑制劑及TKI抑制劑兩種。

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PRRT) 為患者帶來新治療希望

不過使用藥物治療亦要面對抗藥性的風險,近年PRRT治療成為不少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救命稻草」。吳醫生指,PRRT治療適用於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腫瘤已擴散、對目前治療沒有更多反應,以及腫瘤細胞表面具有生長抑素受體(SSTRs)的患者。

吳醫生觸釋,SSTRs是一種常見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表面的受體,而且會隨腫瘤的生長而增加,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有此受體。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則利用SSTRs作為導向,內含具有靶向性的肽,將附帶的放射性核素帶到腫瘤表面,從而殺死腫瘤。

吳醫生提醒,患者接受PRRT治療後需飲用大量水份。

不過PRRT治療幾乎只會透過腎臟排出,故吳醫生提醒,患者接受PRRT治療後,應該飲用大量水份,盡量增加排尿,以促進排出體內的放射性藥物。此外,由於治療涉及放射性物質,患者在進行PRRT治療後一周內,應避免與同住的人有近距離接觸,並應在獨立的床舖睡眠。

吳醫生提醒,不同治療方案各有好處及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生詳細商討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