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子情迷印度舞 印度人誤以為同鄉:嘩,你幾似Chinese喎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香港人每次看罷印度的強姦或罪案新聞,多留下「今生來世也不去印度」之類的負評。其實香港亦有班印度狂迷,在強姦新聞以外,看到印度文化的美。她們自言前世是印度人,今生才如此着了魔,廢寢忘餐地學跳印度舞、學習印度話,每年更赴當地登台,有人最近更主持一個印度文化的電台節目。
這班女子十年來鑽研彼邦文化愈鑽愈深,少女時代也從沒為過一件事如此熱情,她們說「咁嘅年紀」才找到人生興趣,又覺得讓港印兩地交流文化,好有使命感。
攝影:潘思穎

Kirby與一班年紀相若的同學迷戀印度文化多年,有些人較她早學印度舞,對此熱情同樣有增無減。(潘思穎攝)
+17

本應是晚飯時間,這班女子卻由七時多在市政大樓一間運動室,練印度舞至十時。她們穿上印度傳統服飾,聽着笛子和琴鼓合奏的音樂跳起舞來,腳鈴隨舞步噹噹地響,像回到古代西域。這是印度古典舞「Kuchipudi」。

異國風情來港

這種舞蹈在香港並不流行,Kirby和Fandy當年試跳幾步就深深迷上。約十年前她們在瑜珈中心上課,遇上現在的印度籍老師Hari Om。他是香港的「印度舞之父」,十多年前將印度古典舞和現代的Bollywood帶入香港,開班授徒,讓更多港人認識異國文化。

那些年幾百人報讀試跳,人來人往,Kirby說十年過去,只剩她們十多個「30+」的女子對印度舞如此長情。當年老師先教授較為人熟悉的Bollywood,印度電影以此類歌舞譽名全球,但Kirby和Fandy抓抓頭說:「其實一開始都唔知乜嚟,未聽過。但跳起上嚟又幾得意。」

其他文章:【電競夢工場】LOL打到變職業 港男喪吸七萬粉絲:不愛做偶像

她們的老師Master Hari Om來港逾十年,常與學生在香港和亞洲各地舉辦和參加印度文化表演活動。(潘思穎攝)
這夜她們在室內運動場練Kuchipudi,上演一道異國風情畫。(潘思穎攝)

崇拜導師藝術修養 追求更高舞技

她們沉醉於這種異國風情,後來再學古典舞Kuchipudi,對此沉迷得不能自拔。Kuchipudi注重歌唱、對白、服飾、化妝和面部表情,是古代印度廟宇傳遞訊息的舞蹈,舞者要表現得莊重神聖。雖然氣氛較其他古典舞種熱烈、明快,動作亦更靈活,強調曲線美,但與娛樂贈興的現代舞Bollywood截然不同。這晚學生練舞,他在旁「金晴火眼」地看着她們每個動作,表情、姿勢和踏步要隨音樂節拍準確演繹。Kirby、Fandy和一班同學亦不敢怠慢。

她們情迷印度,起初或不因這個國度。「其實唔關印度事,如果老師係教泰國舞、馬拉舞,我哋會照學。」Kirby說當初先被老師對舞蹈的熱誠吸引,「感受到他好用心教,他是男人但做到女仔表情和嫵媚,好欣賞他的藝術修養。」Fandy補充:「印度本身是一個好尊師重道的地方,就算教成年人,老師都以印度傳統學校那套放在我們身上。例如聽古典音樂,要『噔』好耐先『噔』到個音,要練習到順為止。」

相關文章:港籍印度教師組互助會 助新移民同鄉 做網台介紹港印文化

Kuchipudi是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男舞者同時能飾演劇目中的男女角色。(潘思穎攝)
Fandy(中)學泰盧固語五年,笑說對印度文化已不能自拔,亦幸獲家人支持她發展這興趣。(潘思穎攝)

印度人:嘩,妳幾似Chinese

幾廿歲人由零開始學一件新事物,這班女子形容學習過程像小學生,「老師有要求,對自己也有個目標。好想跳得好啲,不想魚目混珠跳過。」嚴師用心良苦,心裏亦一直想學生進步,更帶她們到處演出。「佢想我哋唔係淨係好似興趣班,而係學完可以跳到出嚟、向人表演,有成就感。」

這十年來她們在不同宴會和活動場合表演亮相,近些年更常遠赴印度登台。當地人見她們跳起舞來有板有眼,以為是同鄉,對她們讚賞:「嘩,妳皮膚都好白喎,幾似Chinese(華人),仲識講中文!」Kirby對觀眾的反應哭笑不得,最後才說自己是香港人。

不論在香港或印度,一些印度文化交流活動總有她們的踪影,Fandy說她們「半途出家」,學習彼國文化,以香港人身份與對方交流。「我哋學完一樣嘢,喺佢哋面前present(表演)出來,雖然不像當地小朋友幾歲就學,但等佢哋睇到我哋香港人都學佢哋文化。」Fandy難忘印度觀眾專注欣賞她們表演,「他們默不作聲地看,尊重我們的表演。更試過全場站起來鼓掌,感覺好震撼。」當時她們在一個幾千人觀賞的舞台。

她們曾與導師赴日本登台表演,一手包辦化妝、服裝打扮等出騷安排。(Fandy提供)
去年她們赴印度交流,穿上傳統服飾參與當地的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不止強姦案 「印度文化多面向」

從前她們對印度一片空白,Kirby說大多港人近幾年聞悉那裏強姦案的新聞,都對這國度印象負面。一班女子「勇闖」當地表演,曾讓親友擔憂。「但你在傳媒只看到這國家的其中一面,媒體沒有報道過印度的多面向,例如文化,那裏各城市也有不同發展程度,有些地方好乾淨、有些治安好差,像大陸和香港都有。」

親赴當地後,她們更加熱衷別人的文化,求知慾愈來愈強,學跳舞還不心足,幾年前跑去學印度文「泰盧固語」,欲讀懂舞曲歌詞。「印度古典舞很多都是以泰盧固語寫,當中講述神話故事,若能讀懂,會更了解每個舞蹈故事,跳到那句歌詞時,表達到那個表達和情緒。」

其他文章:【有片】又打風!唔想遮報廢?深水埗「遮王」教你開遮收遮秘訣

Kirby曾自學泰盧固語,過程遇不少困難,後來找來居港的印度老師教授,現時已以泰盧固語簡單交談。(潘思穎攝)
語言老師(中)曾到舞蹈教室解釋歌詞和唱歌,讓這班香港女子更認識表演劇目的意思和歷史背景。(潘思穎攝)

冀流利說印度話 為「增進知識學問」

但彼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和語言難學難精,本身讀中國文學、曾是中學老師的Kirby學了幾年泰盧固語,程度仍為小學生,單字、段落都看懂,夢想有天能流利地與印度人溝通,甚至把印度和中國民間故事翻譯成對方語言,讓兩國讀者互相認識那些故事。近來她又參與泰盧固語老師在港台的節目,開咪介紹印度文化,有集節目嘉賓講印度哲學,Kirby聽畢更覺學海無涯。

親友看她們幾廿歲人仍「孜孜不倦」,不時潑冷水問:「印度嘢學嚟有咩用?」Kirby忿忿不平道:「香港人成日覺得學完啲嘢要有用,我咁嘅年紀花時間去學一樣嘢,為自己興趣、自己鍾意,唔得㗎?我覺得係增進自己知識學問!」

這些年她們由印度字母學起,再打開小學生的語言書,從段落和小故事學習泰盧固語。(潘思穎攝)

不惑之年 首次為一件事瘋狂

結果她們又學跳舞、又學語言,時間表排得滿滿,一周數天放工便趕到不同印度班。育有兩子的Fandy自言近年常不「黐家」,「我老公直情覺得我鍾意印度嘢,鍾意到發咗癲!」Fandy說其他同學情況相近,亦自知對印度文化已走火入魔,上班與基本日常生活以外,其餘生活時間都與印度有關。

印度文化像股魔力捲了她們進去,不惑之年才找到人生志趣。Kirby憶起少女時代從未為一件事如此瘋狂,「以前淨係讀書同去圖書館,返工之後都冇乜時間,係呢幾年先想投入去做一件事。」Fandy點頭同意,亦獲家人支持:「兒子長大不用點照顧,我就想出嚟學吓嘢,點知就中咗毒咁。」

這班香港女子學習印度文化,與異國人交流認識;同時也有居港的印度女子希望融入香港,亦介紹自己家鄉文化,這個異邦女子有什麼遭遇?請看:港籍印度教師組互助會 助新移民同鄉 開網台介紹港印文化

一班學習印度文化逾十年的女子說。印度文化像海般深,「我們愈挖愈深,更深入了解別人的文化。」(潘思穎攝)

她們有份參與的電台節目《The Hong Kong Telugu Voice》( 香港泰盧固語之聲),由語言老師Jaya於港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製作。
節目共13集,逄星期六晚,8時至9時於香港電台數碼31台播出,播出日期為4月10日至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