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被免職成全球焦點 美媒:不會影響中國外交方針

秦剛被免職成全球焦點 美媒:不會影響中國外交方針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秦剛過去一個月的失蹤引起了外媒的關注,而外界最憂慮的結果真的出現——秦剛在7月25日被宣布免去外長職務,但沒有說明原因。各地外媒紛紛報道這消息,成為全球焦點。

路透社報道指出,中國官方未有解釋秦剛被免去職務的原因,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報道引述了新加坡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表示,秦剛被免職說明了,在習近平的政府沒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但也突顯了當前政治體制的不透明和不可預測性。

報道亦引述了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政治學家宋文笛(Wen-Ti Sung)表示,在這時間點發表消息的一個重點,是為了避免王毅在沒有適當頭銜的情況下,不斷出現在外長級會議上的尷尬。

美國《華爾街日報》則指出,秦剛被認為是習近平的親信,在近年的升遷十分快速,因此他的失蹤和被免職會引來外界的強烈關注。但相信秦剛的離開不會對中國總體外交方針帶來實際影響。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在較早前的24日一份報告中表示,秦剛失蹤的一個月對中國外交政策影響不大,也不會對習近平的聲譽帶來風險。外交事務一直由王毅及其他黨高層指示營運着。

烏克蘭前副外長:中烏外交關係改善 習近平10月或晤澤連斯基

撰文:劉耀洋
出版:更新:

路透社9月12日報道,烏克蘭前副外長Oleksandr Chalyi當日表示,由於烏克蘭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已經改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或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Oleksandr Chalyi於12日在北京出席香山論壇開幕式時稱,注意到中國為幫助恢復歐洲安全所付出的努力,現在所有烏克蘭民眾都在等待澤連斯基和習近平之間的進一步互動。

俄烏戰爭:2024年3月12日,烏克蘭赫爾松地區,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期間,克蘭軍人向前線陣地的俄軍發射D-30榴彈炮。(Reuters)

報道稱,中國在長達30個月俄烏戰中表現出中立態度,但與俄方保持著密切的戰略關係,未有參加烏克蘭6月組織的和平峰會。

其後時任烏克蘭外長庫列巴 (Dmytro Kuleba) 7月在北京會見中國外長王毅,而澤連斯基則計劃在11月舉行另一場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和平峰會。

圖左:2023年4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70位駐華大使遞交國書(新華社)圖右:2023年4月1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問頓涅茨克,與烏克蘭軍人交談。(Reuters)

報道引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長崔洪建分析指,中國對參加未來的烏克蘭峰會持開放態度,因為中方不希望自己為俄烏停戰而作出的努力白費。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