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歷史科委員會主席斥設題錯誤 惟可談日對華正面影響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世史科)涉及中日關係的試題引起風波,教育局日前以傷害國民感情等理由,要求考評局取消相關試題,但考評局至今仍未有定案。考評局歷史科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接受《香港01》訪問時,重申該試題設題上已屬錯誤,資料上應提供不同角度對應各分題,目前取消該題是適當做法,「公開試出現這條題目是非常差勁。」但他認為教育局提出取消前,可先與專家及考評局商討。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曾稱「答案只有弊,唔會有任何利」,劉智鵬舉例指,孫中山、魯迅都曾到日本求學或避難,在該時代的政府、社會、人民交流上,中日關係是十分密切及正面,相關議題均可討論,「實事求是,歷史就係咁樣,當然背後都隱藏對中國野心。」
據了解,考評局委員會明日(21日)將再開會,商議是否取消有關題目。

延伸閱讀:DSE歷史科|考評局科目委員會專責檢討 主席:題目應改列選答題

答唔答到不是癥結,問題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等於一件產品有缺陷便不應出廠,出廠後理應回收……今年條題目係匪夷所思。
考試及評核局歷史科委員會主席劉智鵬
劉智鵬建議,取消試題後應假設每名考生均有作答該題,讓每名考生全取該題分數,即是每人均獲8分。(鄭子峰攝)

建議每名考生都可取得全題8分

劉智鵬除了是考試及評核局歷史科委員會主席,同時也出任課程發展議會—考試及評核局歷史委員會,主要負責檢討每年文憑試歷史卷(見另稿)。他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言涉事題目的用語存在「Offensive(冒犯性)」及傷害性,他指該段時期的主軸是日本侵華,設題上已出現錯誤。他認為在歷史科完卷當日,坊間出現爭議時,考評局已應要主動交代及說明下一步行動。

考評局委員會本周一(18日)曾開會商討,但對爭議考題的廢存仍未有定案。劉智鵬建議,取消試題後應假設每名考生均有作答該題,讓每名考生全取該題分數,即是每人均獲8分;惟每名考生在該題所付出的時間均有出入,他則認為:「唔可以假設其他考生的表現差過自己。」

坊間有大量意見反對取消試題,指當局先抽樣看考生表現,才決定下一步行動。劉智鵬認為,老師的出發點是集中在「題目點問就點答」、「見招拆招」,但試卷並非考核辯說能力,更不是辯論比賽,「要學生認識歷史,不應該扭曲歷史來設問。」他指,前線老師或會認為可以寫不同意,道理上是說得通,但他反駁「今年條題目係匪夷所思」。

劉智鵬認為,涉事歷史科中日關係題目的用語存在「Offensive(冒犯性)」及傷害性。(鄭子峰攝)

指涵蓋內容十分多:要我去答都死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早前撰文指,以高中的課程的深入程度,還未達到仔細分析二十世紀上半葉中日的複雜關係,故要求中學生在約20分鐘內「就自己所知」來處理該題完全不合理,也沒有意義。劉智鵬認為,相關說法已說得十分客氣,該題分數佔比少,但涵蓋內容十分多,「要我去答都死」。

劉智鵬分析兩項資料,他指資料C沒有問題,但資料D再細分兩項引文,引文一對應(b)分題「革命黨人再推翻清政府一事上有多成功」,但引文二涉及日本借貸予中國,其實希望帶出「經濟侵略」,但(b)分題沒有問及相關訊息,需要考生自行應用到(c)分題,但他質疑學生是否會懂得就引文二分辨利弊之處。

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有試題提供兩篇閱讀材料指明近代日本曾對中國施以援手,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引起極大爭議。(黃舒慧攝)
+2

政治介入教育? 劉智鵬:扯遠咗

對於「政治介入教育」、「粗暴干預」的說法,劉智鵬形容是「扯遠咗」,他認為考評局亦屬教育制度架構內一員,並非完全獨立或與教育局無從屬關係,只是並非教育局直接管轄。被問及教育局直接要求取消試題,是否跳過所有諮詢制度,劉智鵬承認仍有多種處理方法,例如先跟考評局「打招呼」、先跟專家討論,但當局或認為是對社會有嚴重傷害,所以用「迅速、果斷」方法以證視聽。

至於大學歷史系能否或會如何探討類似問題?劉智鵬指,大學課程會更深入及細微地探討,包含不同時代的中日關係發展狀況,例如晚清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朝模仿日本「預備立憲」,當時亦有不少人到日本留學,日本亦翻譯大量西方論著,當年中國人很多時會透過日本認識西方,相關都屬於「利」處;清朝時日本的文化援助亦相當正面。

但在正式場合,在公開試出現這條題目是非常差勁的行為,即炒都得。大學出呢條題目,飯碗都無。
考試及評核局歷史科委員會主席劉智鵬
劉智鵬:「實事求是,歷史就係咁樣。」(鄭子峰攝)

劉智鵬又舉例指,孫中山、魯迅都曾到日本求學或避難,在該時代的政府、社會、人民交流上,中日關係是十分密切及正面,相關議題均可討論,「實事求是,歷史就係咁樣,當然背後都隱藏對中國野心。」他認為,全部歷史都可以討論。

然而,談及現時歷史科試題出現爭議,甚至演變成政治爭議時,劉智鵬認為如果在非正式場合談論相關問題可以,「但在正式場合,在公開試出現這條題目是非常差勁的行為,即炒都得。大學出呢條題目,飯碗都無。」他續說:「邊個整這題出來,邊個就要出來『領』咗佢。(即是要問責?)要問責,屬考評局要內部處理員工所牽涉的操守問題,理應有一套守則可以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