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退休】成功非必然 誠哥有6個「風雨不改」的生活習慣
李嘉誠今日宣布退休,大家焦點都放在他的身家、接班等安排上。這名超級富豪白手興家的故事,不少香港人都耳熟能詳。由「輸在起跑線」到成為人生大贏家,誠哥自有過人之處,絕非三言兩語可說清。
《香港01》整理了誠哥過去訪問時透露的生活習慣,或可從中看到一點點端倪。
習慣一、堅持閱讀 拒看小說及娛樂雜誌
在今日(16日)的長和業績發布會上,李嘉誠憶起往事,其父親是小學校長,他稱自己曾經可以享受很好的教育,但因為戰爭而來了香港。誠哥憶述當年自己12歲就開始工作,不到14歲就喪父,但求學時亦非常幸運,因可在文咸東街平價買入很多被當作燃料的書,透過在書中自學。
於1950年時,22歲的李嘉誠以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5萬元,成立長江塑膠廠。當時美國的塑膠工業最發達,李嘉誠經常訂閱美國著名的塑膠工業雜誌《Modern Plastics》,藉以了解塑膠工業的最新發展、世界市場和產品新趨勢,但他指「自己正統學習英文只有3小時」,當年是身處一邊工作一邊求學問。
只是小學學歷的李嘉誠至今仍保持自學習慣,不管當日如何疲憊,總要「挑燈夜讀」至少1小時,更會有系統地安排閱讀主題,例如宗教、科技等。誠哥曾表示個人至愛的書籍類型是科技、經濟、歷史及哲學,但就拒小說及娛樂刊物於門外,認為後者實屬浪費時間。
另外,李嘉誠至今仍會閱讀其他公司的年報及各種新聞專題文章。據稱,每天早上,他的辦公桌上都會放上一張當日全球新聞的列表清單,然後按自己興趣挑選,由專人翻譯,目的是為了掌握世界各地的最新變化。
在今日業績會上,對於香港年青人如何重演李嘉誠的成功故事,李嘉誠表示,自己1950年創業時有很多機會,但現時年青人一樣有很多機會,指現今科技改善,實際上有很多機會。
習慣二、時常居安思危
創業難,守業更難。與李嘉誠同期發跡的富商何其多,但能夠留低的可謂寥寥可數。李嘉誠曾稱,他每天90%以上的時間不想別的,就只會想明年、五年甚至十年後的事。根據他身邊人表示,誠哥是個危機感極重的人,內心無時無刻在平衡危機感與安逸感。
李嘉誠早年接受《傑出華人系列》訪問時表示,「如果驕傲嘅心一直都有的話,遲早一定撞板」。根據他身邊人士表示,誠哥是個危機感極重的人,在閱讀大量資料後,總設想及模擬公司的營運狀況,以及面對逆境時可能崩盤的地方,然後再找着弱點轉化成機會。這亦解釋了不論是50年代的塑膠廠危機、87股災、香港前途問題,以至後來的科網股爆煲等,李嘉誠總是能轉危為機。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 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 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習慣三、聞雞起舞 手錶永遠調快半小時
據說乾隆皇帝在位時,每天清晨五時便要起床處理朝政,晚上九時就要就寢。富可敵國的誠哥亦不遑多讓,他曾表示不論何時上床睡覺,翌日都必定會在5時59分起身。然後在簡單聽過新聞之後,就會做運動一個半小時,包括他的摯愛高爾夫球。不過,據悉,誠哥現在已減少「打Golf」,轉而每早在家中拉筋。
同時,李嘉誠亦曾多次表示手上的腕錶永遠撥快,目的是恪守準時原則。他早前在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他的手錶撥快了30分鐘,比以往還要快10分鐘,原因是即使有任何阻滯,30分鐘內都足以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估計包括直升機!
更多誠哥的故事︰
【李嘉誠退休】特首選戰屢押注 董伯曾蔭權皆當選 只有一人例外
【李嘉誠退休】大、細仔「各自搵食」 誠哥寫包單︰一定有兄弟做
習慣四、開會不要太長氣 花旗參提神
十個老闆九個長氣,但如果跟着誠哥去開會,可能會令你有所改觀。根據長和系人士表示,李嘉誠聽取匯報的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皆因他本人並不認為透過無休止的會議,可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多時候他寧願自行閱讀、分析及判斷。他甚至曾開腔表明︰「最累的時候是開會,一個發言者講了1分鐘,你已經知道要講的內容。可是那人講了10分鐘,你就會感到非常疲倦,因為無聊和無奈,有時要帶花旗參去提神……」
習慣五、如無必要少上網為妙
今時今日,多得誠哥對3G網絡的堅持,香港人終於可以去到邊,上到邊。但是,原來誠哥自己卻甚少上網。多年前他在接受報刊訪問時曾表示︰「兩年前有一次上網花了兩個多小時,以後就比較少用。我用電腦主要是看公司的資料。」至於你我上網為什麼,乃至為何你我都不是「李嘉誠」,答案你懂的!
習慣六、將資訊簡化成問題
曾經有記者提問,長和系業務遍佈全球,李嘉誠是如何處理眾多紛雜無章的業務資訊呢?答案是︰將它們分解及歸納成幾道簡單的問題。以1999年「和黃賣橙」事件為例,當時正值科網狂潮,一時間各種通訊科技的創新性令人目眩神迷。誠哥旗下電訊企業Orange的2G網絡業務似乎到了轉型時機。但誠哥在思考創新或賣盤的分岔路上,原來只問了兩個問題︰電訊市場在如何變化、Orange是否有實力提升自己。
結果兩道問題結合起來,誠哥認為技術革命勢在必行,但企業本身的科研或透過併購實現改革的可能性不高,結果頭也不回迅速以146億美元套現Orange的45%股權。事後通訊革命尚未成功,科網股就先行大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