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留意8個親子溝通的絆腳石 避免「禍從口出」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經常蘊藏著父母對孩子的看法,這就是父母的語言能影響孩子人格形成及親子關係良好與否的最主要原因。
而父母所說的話,對孩子來說,其實往往傳達出至少一種以上的含意。例如,孩子抱怨朋友不跟他玩了,父母回:「我建議你對朋友仔好一點,也許他就願意跟你玩了。」這句話在孩子聽來,可能會有以下的弦外之音:「你不接納我的感受,所以你要我改變自己。」「你認為這是我的錯。」「你認為我沒有你聰明。」等等……
所以家長要留意以下「8個溝通的絆腳石」談話方式,避免在跟子女相處時「禍從口中」,破壞了親子關係。

8個溝通的絆腳石:父母對孩子的典型回應

1. 命令、指示

這類訊息告訴孩子,他們的感受或需求是不重要的;他們必須遵守父母的感受及需求。
例:「我不管你想要做什麼,現在你就進屋裏來。」

為父母的權力製造恐懼感,孩子聽到這樣的威脅,受到的傷害比其他人所給的傷害更大、更強。
例:「回到你的房間,如果你不回去,我會看著你進房間。」

這樣的訊息讓孩子感到怨恨或生氣,通常會導致孩子帶有敵意,反抗、反擊、測試父母的意願。

2. 警告、威脅
(VCG圖片)

這類訊息會讓孩子感覺害怕或順從,也會導致孩子有怨恨及敵意,跟命令、指示一樣。
例:「如果你不立刻去睡覺,你的屁股就會挨打。」

而且孩子通常會對警告或威脅作出回應:「我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還是會這樣。」亦會引起孩子測試父母的威脅的穩固性,因為有時孩子很想做些他們被警告不能做的事,來看到父母所說的後果是否會發生。

3. 規勸、說教

孩子可能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地位,而對「應該」、「需要」、「一定要」起反感。會有「難道你認為我不知道?」的想法。他們會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的判斷,要接受其他被認為是「正確」的。就像成人一樣,很少有孩子喜歡別人表明他們的錯誤。結果,他們頑固地保護自己的地位,「你是錯誤的,而我是正確的,你無法說服我。」而試著教導他人的舉動通常會讓孩子認為你將他們看成是次等的、次要的、不夠資格的。

另外,通常孩子不喜歡父母冗長的訓話,更會藉著極端的方法漠視父母,「你們已經太老了,所以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們的想法已經過時了。」

4. 建議或給予解決方法

這類訊息通常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對孩子判斷或自行找出解決方法的能力沒有信心。最後,孩子可能會變成依賴父母並且變成不會自己思考的人,「爸爸,我應該怎麼辦?」

有時孩子會強烈地討厭父母出點子或建議,「讓我自己弄清楚,我不想被告知應該怎麼做。」

建議通常傳達出父母比孩子優秀的態度,「你媽媽和我知道什麼是最好。」而孩子也有可能會有自卑感。而建議也會導致孩子花他所有時間來回應父母的想法,反而將發展他們自己的想法排除在外。

5. 告誡、說理
(VCG圖片)

這類訊息可能較其他訊息更讓孩子感到是次等的、愚笨的、不乖的。孩子自我概念是藉由父母的批評及評價形成。父母如何評價孩子,孩子就如何評價他自己。另外,孩子可能會反過來評價父母:「我看到你做同樣的事情,你自己也沒有如此。」

而批評可能會令孩子趨向隱藏自己的感受,「如果我告訴他們,他們就會批評責備我。」就像成年人一樣,孩子不喜歡負面的批評,他會自我保護,即使父母的批評是正確的,他們都會感到生氣。

6. 讚美、同意

一般以為讚美是有益於孩子的。但剛好相反,讚美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正面的評價如果不符合孩子的自我形象,會引起孩子的敵視。「我不美,我很醜。」/「我玩得不好,真的很遜。」

讚美會讓孩子認為是父母巧妙操控,微妙地影響孩子照著父母的想法去做,「你這樣說,我不是一定要努力讀書嗎?」。

如果大量地讚美孩子,孩子亦可能會依賴它,甚至要求得到讚美。

7. 詢問、質問

當父母詢問孩子時,通常孩子會覺得受到威脅,尤其是當他們不知道父母為什麼要詢問他們這些問題。注意孩子多常說:「你為什麼這樣問?」、「你到底什麼意思?」

如果有人跟你分享他遇到的問題時,而你問問題詢問你,那麼每一個詢問的問題則限制了他自由表達他的想法,而在某種意義上,每個問題都指引著他下一個訊息。這也就是為什麼被律師盤問會如此的不舒服了─你認為你必須從他的盤問中如他所求的全盤說出你的故事。所以質問不是溝通的好方法,反而會嚴重地限制了溝通的自由。

8. 轉移、使分心

這類訊息會讓孩子認為你對他沒興趣,不尊重孩子的感受、或者拒絕他。當孩子需要說些什麼時,通常孩子是認真且急切的。但當你的回應帶點玩笑,孩子會受傷並覺得受到拒絕。

拖延或轉移孩子的情緒有時看似成功,但是一個人的情緒是無法永遠驅離的,之後會突然出現。就像成年人一樣,孩子也希望被聽到和被了解。如果父母漠視孩子,那麼孩子很快就學會到別的地方說出他們的重要感受及問題。

 

原來親子溝通上有這麼多「地雷」,那麼父母該如何跟子女溝通呢?下一篇會跟大家談談「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

【本文獲授權節錄自《P.E.T. 父母效能訓練》,內容經修改剪輯】

更多文章:在打罵中成長 催眠師憑身心靈修行修補關係:太多父母不懂表達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