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事之都?】毅行者停用紙杯曾遭反枱 負責人:推環保其實唔難
上周Clockenflap又被發現滿地膠杯,近年大型活動愈辦愈多,旅發局說香港是個「盛事之都」,但其實會否是「剩事之都」?
Clockenflap舉辦那幾天,樂施會毅行者賽事剛好在香港的另一端展開。山上處處回收站、跑手個個背着不鏽鋼杯。但原來,樂施會活動籌募經理黃玉閒(Brenda)曾因提出停用紙杯而遭「反枱」,受到多方質疑。他們如何越過一座座山峰?又為何願意踏出這一步?
昔日每次用5萬隻紙杯
「環保」這座山峰,Brenda和她的同事其實一直在山腰徘徊:這邊擔心要用錢,那邊害怕參加者會「詐型」;曾有清潔公司放下回收箱,結果試過滿箱豉油湯汁,還混雜了能量棒包裝、紙杯;好了,想自己做回收,又發現回收商周末休息。最後結果——發泡膠兜、水樽散滿山徑。環保之夢,可望不可即。「我們除了是個籌款活動,其實還定性為環保活動的。」她無奈地笑笑。
看着每次活動完結後100多個義工分段「掃尾」執垃圾、每年用掉5萬隻紙杯,加上全港垃圾不斷上升的數字,Brenda大嘆奈何。按統計處最新數據,本港去年都市固體廢物直逼380萬公噸,較10年前上升11.8%,其中塑膠更急升四分一。「綠惜地球」更曾推算,由2008年至2015年,全港累積棄置超過120億個膠樽。
直到2015年,Brenda在迷霧中碰到「綠惜地球」的鄭茹蕙(Vivien)。「我和同事去了一個講籌辦環保活動的講座,Vivien說做回收需要做到很清晰、很大隻字,又要有大使在旁邊教育。」可是問題馬上出現:「要錢喎。」尤其是港人沒有危機意識,環保彷彿可有可無,「這筆錢好像可用可不用,就會想縮、想慳。」
活動多競爭大 環保助建立形象
但10多年來苦無去路的她,不想就此放棄,他們本來就要付一筆錢給清潔公司,現在只是加多一點資金。而且環保也有助建立形象,Vivien說:「現在跑步比賽很多,其實競爭很激烈,別人為何要參加你那個呢?有時我們還會想如何配合那個機構做些市場推廣,環保措施對建立健康形象是有幫助的。」形象加理想,Brenda決定在去年正式「去馬」。
不過這隻馬去得有點盡,差點出師未捷。「第一次義工大會時,一提出不用紙杯,那些義工大佬(團體負責人)立刻反枱,說毅行這麼辛苦,風吹雨打,你還要我們理會給不給紙杯?他們又怕和參加者可能會有衝突、不衛生,這樣那樣,覺得我們很無謂。」
一輪狂罵後,其中一個義工大佬忽然說:「試吓啦。」Brenda笑說:「他可能不忍心我被罵得這麼厲害。」這隻馬最終還是跑出了。她發現:「環保不是得個講字,是要投資,是要力的,是真的要做,而那道力是要由管理層開始。」
綠惜地球在毅行者比賽前製作了個綠色攻略:
對贊助商說:「你也是我們的一份子」
不過這隻馬也不是即時衝出去:「我們會商議,跑手沒帶杯是否真的不給,義工呢?所以還是有預備少量紙杯。」那年剛好是活動的35周年,推出了特別版鋼杯,他們便借此推廣自攜杯,又向每一個來拿比賽用品的人逐個說:你要自己帶杯。「電話又講,email又講,在山上(練跑)撞到又講,facebook又講,見到媒體又講……」衝之前,要先教育大眾、排解義工憂慮,「除了決心就是誠意,要告訴他你會如何處理他的擔心。」
義工會擔心,贊助商也會擔心。去年食物贊助商因怕有食物衛生問題,沒有一同停用即棄用具,結果其中一個檢查站因太偏僻夜晚沒派義工看着,紙杯膠兜便污染了回收桶。事後Brenda向贊助商反映,又說:「『大會』是包括你,你都是我們大會。」她說:「我們也不想寫着不用紙杯,然後括弧誰誰除外,(商家)贊助得都想和我們一起好,不想醜。」
5分鐘見一次垃圾變15分鐘
結果今年有贊助商在派食物時先分流,有自己杯的跑手排一條隊,「跑手會想『噢是的,我都有杯』,就不會再拿一隻紙杯。」Brenda說。「贊助商其實都是驚食物衛生問題,但他們評估過可能都覺得可以:整個流程只是他們蒸好了燒賣,你要就拿給你。他們要做的,其實只是放下既有的指引。」
她說:「只要你認為對的,就一往無前地去做,遇到阻力就用溝通、誠意去解決。」回收商假日休息的問題同樣,放下了「被動」,他們就找到願意在假日收取回收物的公司。
不斷的宣傳,加上機構的措施,近年毅行者垃圾問題有所減輕。Vivien說:「我自己也是毅行者,前年每5分鐘就見到地上有件垃圾,上年每15分鐘才見到,今年就再久一點。」今年甚至有民間自發的補給站也不用紙杯,「環保的氣氛做了出來。」當初他們在意錢的問題,現在她卻說:「我們給的錢,很值得。」
在長年的宣傳下,現在公眾的環保意識已提升,供應商也漸漸接受了環保的做法,推動環保之路,好像變得闊了。做與不做,「只差在決心。」Brenda說。舉辦盛事,可以不再代表製造垃圾,剩餘的物品,也可以回收好。不過今年山徑上仍有垃圾,有人批評毅行者是「TrashWalker」,Brenda樂意接受批評,又指有人着緊環保是好事。Vivien則說:「其實不可能只靠主辦單位、義工,天天說你都會關耳仔,而且我們沒有無限的資源放下去,很需要靠大家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