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面試】孩子壓力大導致「選擇性緘默」 專家指安全感最重要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近期是準備直資私校小一面試的高峰期,家長、學生都嚴陣以待。關乎孩子往後的發展,作為家長感到焦急也是正常不過,但有醫生就指父母如果壓力過大,會影響子女情緒,更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子女患上「選擇性緘默症」。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專科醫生林蕙芬指,其實小朋友從1歲起便會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如果家長因為入學的問題壓力很大,小朋友都會感受得到,壓力也會隨之增加。他們會變得不想接觸陌生人、參加面試等活動。林醫生曾遇過性格較為敏感、容易緊張的小朋友,上完小一面試班後焦慮情況變得嚴重,在某些場合中會刻意默不作聲,患上「選擇性緘默症」。

(VCG圖片)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社交焦慮症,患者有正常説話的能力,但在別人期望他說話的特定社交場合就無法說話。他們其他行為和學習能力都正常,但他們會不願意參與團體活動。這就像是極端的害羞,但程度與害羞相異,譬如小朋友在學校完全沉默,在家中卻能自由說話,若有陌生人在場可能變得沉默。有不知情的家長會逼小朋友說話,或者再參加更多小一面試班,但這樣只會令小朋友就更討厭面試。

除了影響小朋友,也有個案是一位媽媽在即將臨盆時,因為長子小一面試影響情緒,臨盆後就患上產後抑鬱。媽媽帶長子去面試時,小朋友會選擇性緘默,「十問九唔認」,最終面試失敗,令媽媽感到失望;另一邊廂她又沒有心神照顧新生寶寶,在整件事上影響了兩個小朋友。

最重要建立安全感

若果小朋友被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患者,醫生會跟小朋友做評估,了解焦慮的根源,然後用遊戲治療、小組活動等進行心理輔導,教導小朋友用其他方法表達自己焦慮的心情。林醫生坦言小朋友的個案相對容易處理,要糾正家長的心態反而更難。她提醒父母不要忘記自己的角色就是要給小朋友安全感、溫暖及愛,不能要求每位小朋友都能勇敢地站出來說話,父母要建立小朋友的安全感,他們才會放心向外探索。

在建立小朋友的安全感上,林醫生有以下四個建議:

1. 無條件的愛

父母要從小讓子女知道自己是無條件地愛他們,不是考到父母心儀的學校才得到父母的愛。父母要經常提醒自己當初看到子女出生時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已經很滿足的喜悅。父母往往去到小朋友幼稚園、小學階段時便忘記初衷,為了入心儀的學校對子女諸多要求,忽略了子女的情緒。有父母會說:「入到XX學校媽媽才會開心」,這會對小朋友形成壓力。

2. 引導子女表達情緒

父母要表達對子女的愛,不是在他們感到驚慌、遇到緊張的情緒時責罵他們,而是多關愛他們,引導他們把情緒說出來。可以問:「是不是有點緊張?」、「是不是害怕?」、「是不是不想去?」,令子女放心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情緒。之後父母可以教他們放鬆自己,例如深呼吸、放鬆拳頭等,或者先說清楚面試結束後會在這裏等他們,給孩子多一點安全感。

3. 不要比較

每個小朋友的強弱項都不同,父母要了解小朋友的特性,因材施教。不要因為與其他小朋友比較或傳統思想而去逼迫小朋友。

4. 不要怪責子女

父母要明白很多時錯不在子女,面試有很多變數。即使面試失敗了,也不要怪責小朋友。父母對自己跟小朋友都別要求太完美。

林醫生強調,如果小朋友在壓力下成長,會影響腦部發育,長大後情緒會很容易抑鬱。她寄語家長:「小朋友的精神健康比成功考入一間心儀學校重要。」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專科醫生 林蕙芬 (圖片由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