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拍照做面部圖像套個人資料借貸屢發生 私隱公署五招防騙

偷自拍照做面部圖像套個人資料借貸屢發生 私隱公署五招防騙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警方早前偵破一宗騙案,一名30歲任職非牟利機構男子伙兩同黨用手機應用程式騙取3名同事自拍照,再偷走其個人資料,通過虛擬銀行認證申請戶口,騙取180萬元貸款。私隱專員鍾麗玲今(18日)表示,留意到有不法之徒利用面部圖像套取個人資料情況,提醒市民臨近歲晚慎防詐騙,並建議五招防騙「貼士」,包括留意帳戶及個人信貸紀錄等。

私隱專員鍾麗玲指留意到有利用面部圖像套取個人資料情況。(私隱公署提供)
私隱專員鍾麗玲指留意到有利用面部圖像套取個人資料情況。(私隱公署提供)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留意到最近有人利用他人的面部圖像,並套取市民敏感的個人資料,包括身份證號碼、住址及稅單證明等,開設虛擬銀行帳戶及申請貸款,引致事主蒙受金錢損失,提醒市民小心,並建議五招防騙「貼士」保障個人資料私隱:

1、提高警覺

認識個人資料包含的種類,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住址、面部圖像、錄像、銀行戶口號碼等,若有人要求提供個人資料時,應詢問對方收集資料的目的及有所警覺;

2. 切勿隨意披露

切勿隨意披露個人資料,特別是身份證號碼、銀行戶口號碼、密碼、面部圖像、住址、稅單等,尤其應避免在社交媒體平台披露過多的個人資料;

3. 留意帳戶及個人信貸紀錄

不時查看網上銀行個人帳戶,留意帳戶及個人電郵有沒有不尋常的登入紀錄,以及個人信貸紀錄有否不尋常的借貸;

警方早前偵破一宗騙取自拍照開虛擬銀行貸款騙案。(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4. 防騙資訊

留意私隱專員公署、警方或相關機構公布的防騙資訊,慎防偽冒網站或詐騙電話;

5. 刪除資料及資料保安

若個人資料(如住址證明)已完成使用目的,應透過安全的方式丟棄(如使用碎紙機),以免被人拾獲作不法用途。

公署續稱,已設立「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處理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的查詢或投訴,歡迎公眾人士致電。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