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9成患者得病不自知 遇上3大病徵 還以為只是年紀大了
年紀大,體力差,許多人不以為意,認為只是正常老化現象,但小心,這很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警訊。根據台灣健保資料統計,每年約24萬台灣人被診斷出心臟衰竭,但醫師指出,實際上未被診斷出的總數可能逼近130萬人;且一旦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致命。
很多人聞癌色變,但心臟疾病的威脅也不容小覷。台灣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高居2020年台灣人十大死因第2位,僅次於癌症,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
3個方法預防和控制心臟病(按圖了解!)
雖然健保資料統計,國內每年約有24萬人被診斷出心臟衰竭,但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指出,根據台大醫院在金山地區的長期研究,國內心臟衰竭的盛行率約3.5~5%,換算下來,可能高達125萬~130萬人患有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分4級 留意3大症狀:累、喘、腫
為甚麼這麼多潛在的心臟衰竭患者卻不自知?
侯嘉殷解釋,心臟就像摩打,推動血液到全身再流回心臟,當摩打的馬力不足以順利的推動血液時,便是心臟衰竭。正因為組織器官無法獲得足夠血流,因此,常見症狀包括疲累、易喘、水腫,甚至無法平躺。
不過,心臟衰竭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根據病人主觀感受可分成4級:
第1級:症狀幾乎無法察覺,身體活動不受限制。
第2級:輕度活動時症狀變明顯,身體活動受限制,但休息即可恢復。
第3級:稍微活動就喘,日常活動明顯受限制,但休息仍可恢復。
第4級:日常活動嚴重受限制,即便躺着休息仍有症狀。
他舉例,一個老太太原本提籃子走路上菜市場需要15分鐘,假使後來走路11分鐘就感到有些累、但休息後還能繼續走,大概就是第2級的心臟衰竭;但如果來回市場一趟需要休息2次才能勉強完成,可能已達到第3級的心臟衰竭。
可是這樣的心臟衰竭分級相當仰賴病人的主觀感受,病人必需有高度警覺,加上有些患者年紀大,錯把症狀誤認為老化,因此高達9成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住院後,才確診為心臟衰竭。
相關文章︰心臟衰竭|氣喘腳腫5症狀似太累?行樓梯測心臟平躺不能睡要小心
心臟衰竭仍可適度運動 慎防反覆發作再入院
除了三高、心臟疾病患者、及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群,其他包括長期貧血、甲狀腺疾病、肺臟、肝臟、腎臟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導致心臟衰竭。所幸心臟衰竭可以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有效控制。
侯嘉殷表示,通常初次發生心臟衰竭的患者,經過急救治療後,可以有較長一段穩定期,也能獲得和初次發作前相同程度的良好生活品質;但如果病人沒有持續規律治療,急性發作、住院的頻率會愈來愈高,穩定期相對愈來愈短,也愈來愈難回到往日的生活品質,最終走向心臟衰竭末期、死亡。
相關文章:心臟病|心跳快心悸代表身體響警號!做好5件事改善心跳過快問題
因此,預防及控制心臟衰竭格外重要,可以從3處着手:
.適當運動:即使心臟衰竭患者,仍可適度運動、進行心臟復健,復健治療師可依據患者的心臟功能好壞規劃運動內容,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飲食控制:包括低油、低鹽、避免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穩定控制血糖和血脂。
.良好生活習慣:作息正常,有充足睡眠,並戒煙,定期健檢。
相關文章:心臟病|心跳異常、心律不正易被忽視?心房顫動不治療隨時致中風
1成心臟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致重症死亡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提醒,感染新冠病毒也可能引發心臟衰竭,病毒會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甚至破壞氧氣供需平衡而間接傷害心臟,大約25%、相當於每4名重症患者就有1人會觀察到心臟損傷的現象,其中又有6.8%的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
而本身就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更是重症的高危險群,大約10.5%的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
因此,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指引,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施打新冠疫苗,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議先暫緩施打。趙庭興也建議,心臟疾病患者可以先向醫師諮詢,再決定是否施打。疫情期間也應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養生保健建議】
銀髮健康|身體踏入熟齡常見6大退化 心血管外這些位置也要留神
睡眠|瞓得少恐失智補眠都無用?研究:睡7小時最佳助提升認知力
銀髮|為何人家活到80歲仍開心?不想失能失智 5件事中年起就做
高血壓|一天忘吃藥需補吃?血壓藥、膽固醇藥不用 這藥卻要小心
延伸閱讀:
【本文獲「康健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