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由戰前走到回歸 地鐵通車致王朝衰落 拒用八達通成最後死因
成立於1924年的中巴,自1930年代獲得港島巴士專營權,走過日治香港歲月,亦經歷過巴士服務黃金期;踏入1990年代,卻是一個巴士王國的墜落,一個時代的終結。
(以下內容節錄自《香港巴士百年蛻變》)
回首中巴65年的專利巴士歷史,當中不難發現其光輝歲月幾達50載。由1933年獲得港府授予港島巴士專營權,到1945年走過日治香港歲月,1962年引進港島首輛雙層巴士,1971年推展一人控制模式,1972年引進首輛後置引擎的珍寶巴士,1980年更引進大型三軸雙層巴士;50年來中巴對香港的巴士服務不遺餘力。
▼▼▼率先回顧珍貴的中巴相片▼▼▼
地鐵港島線通車致令乘客量大跌
然而,導致中巴王國步向衰落的始作俑者,可追溯至1970年代末期香港新引入的集體運輸鐵路(Mass Transit Railway)──地下鐵路。
地下鐵路於1976年開始動工興建,早期修正系統於1980年2月開始投入服務,連接觀塘至遮打站(即今中環站),中巴亦積極開辦多條遮打站及金鐘站的鐵路接駁巴士路線予以配合。
▼▼▼點擊了解中巴3大衰落原因,下文有更詳盡解說▼▼▼
1982年中巴就地鐵港島線於1985年中投入服務後對中巴業務所受的影響,與港府之第四期港島公共運輸服務統籌發展小組共同商議;討論結果指出地鐵港島線通車後位於港島北面之公共交通載客量將呈現過剩之現象。
誠如有關報告預期,中巴在1985年年報中指出,自地鐵港島線通車的5、6月間,沿地鐵港島線及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的乘客總數跌幅超過17%。中巴全年總載客量亦由1984年港島線通車前的363萬人次的歷史高峰,下降至1986年港島線通車後首年的318萬人次,造成中巴服務水平持續倒退的遠因。
延伸閱讀:港島西地鐵傳說多籮籮 上環、西營盤站屢傳鬧鬼背後有原因▼▼▼
中巴大罷駛失卻民心
時至1989年11月,中巴員工因不滿退休金制度過時及不合理,遂於同月29日及30日早上繁忙時間發動一連兩日的大罷駛行動,早上11時才出車服務;至晚上9時提前停止服務,整日參加罷工員工約1,700人。
受中巴大罷駛影響,教育署歷史性宣佈大罷駛首日港島區上午校停課。運輸署亦宣佈在中巴大罷駛期間地鐵、電車及纜車加密班次,九巴則加強隧道巴士服務;港島南區臨時放寬小巴禁區限制等。另外,運輸署亦情商警方派出九輛俗稱「豬籠車」的警察卡車,免費接載鴨脷洲及利東邨市民出市區。
在罷駛的第二日,運輸署除繼續安排19輛警察卡車免費接載市民出市區外,亦安排50輛非專利巴士在罷駛期間行走四條路線,分別由鴨脷洲至灣仔愛群道、由置富經香港仔隧道至灣仔愛群道、由柏道至金鐘、由置富經薄扶林道至中環等,收費港幣5元;而南區區議會則安排六條旅遊巴士路線,分別由田灣帝后戲院至黃竹坑工廠區、由華富邨至黃竹坑工廠區、由利東邨商場至黃竹坑工廠區、由鴨脷洲至香港仔中心、由石澳至筲箕灣俊峰花園、由赤柱巴士站至灣仔等,收費由港幣2至7元不等。
面對中巴工潮,港府曾表示希望城巴能協助解決運輸問題,然而最終城巴拒絕協助疏導乘客。城巴主席徐展堂解釋,第三者不宜介入是次工潮,故決定不派車。
最後在11月30日下午5時,中巴勞方員工與資方在經過多輪談判後,勞資雙方終達成協議,勞方亦結束所有罷工行動。
拒絕引入八達通電子貨幣
中巴工潮雖然暫告一段落,然而中巴的服務水平仍然沒有改善,當中又以服務差劣、班次誤點、巴士殘舊等最令人不滿。1990年中巴正式引入首批共12輛「丹尼士」禿鷹型空調巴士,當時還表示會於五年內購入220輛空調巴士及增闢25條空調巴士路線。
然而中巴服務仍然持續欠佳,港府遂分別於1993年及1995年先後以公開競投方式,將旗下26條及14條巴士路線作公開競投。城巴憑藉過往數年在港島提供屋邨巴士服務的經驗,成功投得兩批路線的專營權。在失卻40條巴士路線專營權後,中巴1996年的全年總載客量更進一步下降至179萬人次。
時至1997 年,中巴表示有意引進10輛全新「丹尼士」三叉戟型超低地台空調巴士作更新車隊之用,惟因廠方的新巴士交付期較長,中巴遂取消有關訂單而改為增購禿鷹非低地台空調巴士。
中巴願意更新車隊,卻對新一代八達通電子貨幣拒諸門外,不予引入。
港府宣佈不延續中巴專營權
同年6月,中巴過了限期才遞交延續專營權申請。縱然港府於11月仍與中巴方面就延續專營權進行談判,然而談判雙方仍有四方面有較大分歧,包括中巴不同意港府要求三年內更換400輛車齡達18年的舊巴士,亦不滿現有125條巴士路線重整至88條、也不願由政府督導聘請顧問研究改善中巴員工及人事管理,最後更堅拒引入新一代八達通電子貨幣。
最終,港府於1998年2月17日宣佈不再延續中巴的巴士專營權,中巴既有的巴士專營權則會於同年8月31日深夜結束;而1990年中巴曾表示會於五年內購入220輛空調巴士的承諾,到專營權結束時也只引進了209輛新巴士。
88條巴士路線公開競投
自港府宣佈撤銷中巴專營權後,便隨即將88條巴士路線作公開競投,並將八條路線直接交由城巴經營。雖然中巴仍然夥拍英國第二大巴士集團捷達巴士(Stagecoach)組織財團競投,然而仍與其餘四個財團敗予以新世界發展及英國第一集團(First Group)合組的「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政府表示此舉希望可以為專營權引入競爭。
雖然中巴的專營權被撤銷而結束,然而旗下仍保留11輛巴士,以維持提供巴士服務的上市公司身份,並轉為以非專利巴士形式經營一條來往港運城與北角政府合署的非專利巴士路線。
書名:《香港巴士百年蛻變》
作者:陳志華、李健信
【本文獲「香港中華書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