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姓氏皆影響求職 英國黑人擺脫不了「無形高牆」
英國首相約翰遜內閣中有三名移民後代,包括印度裔的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來自烏干達印裔移民家庭的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以及非裔移民後代的商業大臣關浩霆(Kwasi Kwarteng)。乍看來,少數族裔亦能憑着精英學校教育踏上成功之路,登上政壇高位,但只佔3%人口的英國黑人由校園走到職場,實際上又面臨什麼困境?
英國黑人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治下的不列顛省,多數是與羅馬駐軍有關人士,也有部份是羅馬帝國的上流階層。十七世紀期間,英國參與了歐洲、非洲和美洲之間的奴隸貿易,不少黑奴侍者隨船長、前殖民官員及商人等來到英國,導致倫敦定居的黑人有所增加;其餘還有來自西非和南亞的少數自由奴隸和海員。
至於當代英國黑人,則要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說起,當時英國約有20,000名黑人,幾乎都在海外出生。此後十年,至少有25 萬名來自牙買加等西印度群島的黑人移居英國,使黑人人口大幅增加,導致部份本地白人失業,令兩個族群之間的嫌隙深種。六十至八十年代,英國通過一系列移民法案,嚴格限制黑人移民進入英國。與此同時,新生代黑人與其他少數族裔努力對抗種族主義與偏見,自此,黑人和少數族裔才逐漸與其他英國公民獲平等待遇。
今天,英國黑人的上一代大多是來自西印度群島和非洲的前英國殖民地,據2011 年人口普查,英國的黑人人口達1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3%,較十年前大增75萬人。逾九成五黑人生活在英格蘭,當中超過100萬人住在大倫敦地區。民調機構YouGov去年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英國黑人曾遭種族歧視或種族偏見,四分之三人認為種族歧視情況於過去三十年沒有太大分別,還有逾半人士認為種族是職業發展受影響的重要因素。
在英國,少數族裔佔整體人口的12.9%,約有875萬人。印裔是另一個佔比較大的有色人種,有逾145萬人,佔全國人口的2.3%。
口音姓氏影響求職
那麼,英國黑人進入職場後會面對什麼問題?雖然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英國已大幅擴大高等教育,但真正通過上大學而進入精英行業的貧窮學生仍屬少數。今天,英國的階級差距依然很大,來自富裕家庭的大學畢業生無論成績如何,也會較一級榮譽畢業的貧苦學生更易找到理想工作,兩者年薪平均差距或高達7,000 英鎊。對於不少低下階層的黑人家庭來說,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
20出頭的黑人青年Elvis Siaw便是個好例子。在摩根士丹利做清潔工的母親自小便不停對他說「在那裏工作有多好」,最終他不負家人期望,成為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入讀伯明翰大學政治經濟系,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然而,經過多輪面試,他都未能如願進入倫敦金融業,幸好仍能獲另一城市的銀行聘用,成為家中第一個白領。
英國職場有一道「無形高牆」,涵蓋家庭背景、個性、舉止言談,甚至口音,作為取錄與否的重要因素。求職顧問Suzie Fagan指出,應徵者的簡歷固然重要,但上述條件也是僱主考慮要素。她舉例,曾經遇到聰明能幹、外貌大方、卻一口濃厚地方口音的求職者:「我知道企業的人事部只要和她通電話,便會拒絕她,因為濃重的口音不適合跟他們的高端客戶打交道。」類似的職場潛規則成為很多貧困學生找工作的「絆腳石」。Siaw 屢屢碰壁,頗大程度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此外,2016 年一項研究還顯示,相比使用傳統英國姓氏的申請人,使用黑人或穆斯林姓氏的求職人士獲僱主回覆的可能性少得多。例如,名叫James 或Emily 的求職者,相比起擁有非洲人姓氏(如Akintunde或Adeola)或巴基斯坦姓氏(如Tariq 或Yasmin)的人,收到肯定回覆的比例為10比6。至於其他西歐姓氏,回覆比率僅稍稍低於擁有傳統英國姓氏的人,反映出當中的差異很可能源於種族因素。
由此可見,英國黑人等少數族裔即使離開校園、踏入社會,但種族歧視依然纏繞着在職場打拼的他們。這反映了歧視的情況足以影響他們一輩子,能接受現實的或許尚能安穩地展開生活,否則,或許會深受種族歧視打擊而不斷沉淪。英國黑人在街上遭警員截查的比例高於其他族裔,被拘捕的比例同樣最高。
歧視可有辦法改變?
這個情況能夠改變嗎?在去年一場「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中,救出遭多名示威者圍毆的極右白人男性的黑人哈欽森(Patrick Hutchinson)認為國家有改變的可能:「或許我們沒有感覺到,但事情正起變化,比如我注意到現時電視節目上的種族歧視成份減少了,今天街上也不再經常聽到種族主義的字詞。」他又說:「我們現在必須處理的是隱蔽性種族歧視,它潛藏在系統之中,深嵌在我們的社會裏,但我深信最終我們會做到。」他亦注意到一些好的發展兆頭,如倫敦都會警察局長迪克(Cressida Dick)去年表示,會改善警察系統性種族歧視的情況,也希望與少數族裔組織合作,共同想方法改善問題。
誠然,種族歧視問題難以頃刻間改變,今天英國黑人在校園以至社會仍然面對不少歧視。幸而,今天愈多愈多英國人,以至傳媒從業員都開始坦承問題存在,有意改變少數族裔的艱難處境,或許,這是走向未來種族平權的重要一步。
上文節錄自第258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29日)《校園裏的歧視 揭示英國潛藏的種族結構矛盾》。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