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視察主教山配水庫古諮會委員考牌 蘇彰德:尊重民間意見
有逾百年歷史、見證九龍水務發展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險遭拆卸,學者、民間保育組織等連番砲轟水務署以及古蹟辦官僚「hea住做」,對古蹟保育不甚了了,一次又一次令珍稀的歷史建築淪為瓦礫。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在主教山配水庫爭議聲中續任,他坦言水務署古蹟辦溝通出現問題,直言事件「不理想」、很「論盡」,以「water tank(水缸)」形容配水庫亦不當,有必要檢討和改善,但樂見民間意見「百花齊放」,為當局及古諮會帶來「正面壓力」,發展局和特首林鄭月娥亦迅速回應民意。
外界連番批評古蹟辦和古諮會等閉門造車,漠視民間訴求和聲音,亦對改革的要求充耳不聞,蘇彰德反指古蹟辦做事專業、認真,古諮會亦會在每次評審歷史建築物前實地視察,並尊重公眾意見,「我哋一定要睇哂所有意見」,以秉持「程序公義」。
對於改革,他則持開放態度,認為古諮會即將就1950年代的戰後建築物評級,現有評級標準、專家小組或不足以應付,當古蹟辦完成研究工作後,相信有檢討的空間。
政府去年12月31日公布再度委任蘇彰德為古諮會主席,當時正值主教山配水庫險風波爭議聲音不斷,不少矛頭指向古蹟辦做事馬虎,亦有聲音直指古蹟辦,僅按水務署提供的資料「靠估」下決定,未有實地視察惹禍,而實施近50年的評級制度落後,「歧視」水缸等構築物,惟古諮會堅拒重新審視,才一而再推倒這些具備歷史價值的城市寶藏。
延伸閱讀:古蹟辦拒聘保育專才 專家小組瞎子摸象 學者促與古諮會合併升格
蘇彰德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將主教山配水庫稱為「水缸」是用詞上的不當,令古蹟辦誤會配水庫毋須評級,形容是溝通出現問題,過程「有啲論盡」,直言是「不理想」。他提到古諮會2017年僅表示不為港大一個類似鐵皮屋的水缸評級,與主教山配水庫是「完全兩碼子的事」,若水務署以合適用詞「service reservoir(配水庫)」形容主教山,並提供足夠文件,包括照片、影片,甚至是以「直播」方式展示,結論可能會不一樣。他坦言事件可以改善,發展局常任秘書長正檢視事件,以及部門間溝通,以防類似誤會再次發生。
▼深水埗主教山羅馬式建築蓄水池曝光▼
古諮會將於3月11日舉行會議,將探討主教配水庫,古蹟辦正對主教山以及另外4個配水庫展開研究。蘇彰德表示,為求減低溝通誤會,以及更深入理解配水庫,逾3分2委員將考取密閉空間牌照,深入位處地底的配水庫實地視察,他強調上屆委員會在他帶領下,亦會在每次評級前走進相關建築物,擺脫古諮會以往處於被動、被古蹟辦等其他部門「牽着鼻子走」的狀態,而是與其他部門緊密合作。
對於外界批評負責古蹟保育的部門在研究歷史建築物時閉門造車,對民間甚至是學者的意見充耳不聞,才令一幢又一幢歷史建築物沒被保存下來,蘇彰德為古蹟辦護航,多次大讚古蹟辦「做事好認真、真係好專業」,認為古蹟辦每日處理的評級、考古工作過千個,多年來一直默默耕耘,而在主教山配水庫一事上,古蹟辦以至水務署並無摧毀、賣地發展的意圖,工程純粹為避免對公眾造成危險,當局發現溝通失誤後,亦已迅速回應並停工。
延伸閱讀:專訪|續掌古諮會 蘇彰德望研究戰後建築 涉屋邨業權分散難度增
蘇又強調,古蹟辦、其轄下的歷史建築評審小組,以及古諮會均由不同專家組成,包括規劃師、建築師、測量師等,按建築、歷史及社會、群體價值,以及原真性和罕有程度6大點評分,形容整個制度「好科學」。
蘇又指,在制訂擬議評級後,有一個月公眾諮詢,任何公眾人士和專家也能就評級發表意見,強在下一次會議確定評級前,古諮會定必閱讀所有來信,甚至在會上提出,「我哋一定要睇哂所有意見、考慮哂所有意見,因為呢個係程序公義,我哋一定要做!」
▼新世界發展決定保育前皇都戲院▼
灣仔同德大押逃不過清拆的宿命,北角皇都戲院亦只是絕地逢生,學者和民間組織多年來不滿建築保育的部門一成不變,拒絕與時並進改革沿用近50年的評級標準,令一幢又一幢見證本港發展的建築物淪為碎片,蘇彰德指,發展局在2014曾邀請古諮會檢視,研究有否需要改變評級制度,與多名持份者會面後決定維持1976年訂立的評級制度,認為要用「同一把尺」量度戰前、戰後的建築物,但他坦言並非為改革「落閘」,若未來5年能完成戰前建築物的評級,或是適當時間再作檢討,審視與戰前完全不同的戰後建築物,古諮會的歷史建築評審小組和古諮會的委任制度亦能一併檢討。
▼法定古蹟景賢里一度遭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