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倦學習或因父母陪做功課而起 除非3種狀況否則別輕易出手
到底該不該陪孩子做功課?相信這個問題讓許多家長感到困擾,不在旁邊盯着,就怕孩子學習不好,但有90%的家長在陪孩子做功課的過程中,會被惹怒,反而讓孩子對「做功課」有陰影……
為甚麽不要陪孩子做功課?(按圖了解):
針對家長該不該陪孩子做功課的議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家長表示自己會陪孩子做功課,但大多數的孩子則表示不希望父母在旁陪伴。
家長會選擇陪做功課的理由,多半都是擔心沒有大人在旁監督,孩子會學習不好。但孩子則認為爸媽會一直在耳邊挑毛病,字寫得醜擦掉重寫,甚至一味督促「快一點」,反而讓孩子容易分心。
日前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對此議題作了分析,他們收集了許多家長參與教學的過程會如何影響孩子的成績,發現家長的協助在小學階段是無用的,甚至會對中學、高中的考試結果產生負面影響。這也就是為甚麼許多專家都建議應該讓孩子對自己的功課負責,而不是父母。
相關文章:親子教養|小朋友害怕與父母分開 千萬不要偷偷離開…
3個理由告訴你,最好不要陪孩子做功課
1. 孩子會失去學習的原動力
根據研究顯示,家長越是參與孩子做功課,會使孩子越不想學習。因為父母坐在一旁指示,告訴他們該做甚麼,控制每一個環節,甚至是直接幫孩子完成作業,都只會使孩子的學習原動力降低。
因此爸媽們應盡量放鬆,只要孩子主動求救時提供協助就可以了,但是千萬別直接告訴答案,或幫其完成,而是要向孩子解釋他不懂的部分,慢慢引導他。
2. 他們永遠學不會「負責任」
陪伴孩子做功課,控制了整個過程,甚至懲罰他們不理想的成績,這反而是「父母」在承擔孩子的學習責任,等於是不讓孩子自己承擔,孩子就永遠學不會負責任。
心理學家Lyudmila Petranovskaya表示,這種拿着棍子在旁監督的方式,對撫養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因為這會影響孩子成年後對事物的感知。正確的方式應該要讓孩子自己分配做功課時間,因為適當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和對掌控時間的能力,比清楚地執行他人任務的能力更重要。如果他忘了做,就讓他自己跟老師解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懲罰與讚美應該並存,這樣孩子才會清楚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3. 使親子關係變質
功課做完了,結果媽媽的聲音在吼完孩子後沙啞了,而孩子則因為媽媽的叫罵耳鳴了。相信這是許多有小學生的家庭天天上演的戲碼,陪孩子做功課的過程並不有趣,心理學家建議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每天花很多時間相處,但不要控制每一件事。可以一起大聲朗讀,討論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挖掘可以一起作的遊戲學習。
相關文章:親子教養|男孩不專心、坐不定 要幾歲才能開竅?|博士媽媽
這3種情況,家長不能放着不管
狀況:接觸「功課」初期
孩子開始上小一後,就會接觸到從來沒看過的「功課」,這時大人可以在旁陪伴,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引導他利用字典或工具書來尋找答案,讓孩子養成自己完成功課的好習慣,就能減少未來不需要的陪伴。
狀況:孩子表現出討厭做功課的情緒
當然,無可避免的,孩子都會有不想做功課的時候,那爸媽該怎麼辦?心理學家Lyudmila Petranovskaya建議可以理解他們的「情緒」,明白他們不想重覆寫無聊的段落或字詞,可以提供一些快速做完的方法給他們,最後也讓他們分享自己是如何完成的。
狀況:孩子遇到瓶頸
雖然爸媽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功課,但是也要適時地留意孩子情況,孩子遇到瓶頸時,若放着不管,反而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有強烈的挫敗感。因此,如果發現孩子做功課花的時間比以前來得久,最好上前關心一下,並提供協助。
其實,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做功課習慣,學習氛圍很重要。如果在孩子做功課時,大人在旁邊認真地看書或做事情(工作或家務事等),就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自覺地模仿父母的行為,認真完成自己的功課。
【延伸閱讀】家長控訴老師改功課吹毛求疵 英文字母寫出界當錯數學零字唔夠圓
「自信」可從小朋友生活培養,但亦能在生活中扼殺、磨滅,早前有家長分享孩子的功課不時被老師矯枉過正,有導師指,如此下去小朋友只會為在不斷承受挫敗的教育制度下失去信心,甚至厭惡學習…
按圖即睇老師捉錯處:
【本文獲「嬰兒與母親」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