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達摩】由反清僧人畫作到送禮之選 日本手信背後的佛教歷史
外形趣怪,又不失傳統色彩的祈福達摩,近年已經成為了日本的另類潮物。很多人到日本旅遊時,都會買一兩個祈福達摩,當作手信送給朋友。提到達摩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會想到武俠小說中的少林達摩,究竟兩者有沒有關係呢?
答案是有。事實上,祈福達摩就是依照一位東渡日本的中國高僧,所遺下的達摩畫像繪製出來。而它之所以能夠在近代日本廣為人識,則與一位已故的首相有關……
延伸閱讀
反清禪僧
祈福達摩的起源可追溯17世紀下半葉,當時日本步入江戶時代,而中國則正值康熙年間。一個名曰蔣興儔(1639年至1695年,註一)的禪僧,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參與吳三桂在浙閩一帶的反清起事,最終事敗。
兩年後,在清國已經難以藏身的他,應長崎興福寺法主澄一道亮之邀,以杜多儔或越杜多的化名由杭州東渡日本,並在次年正月抵達長崎。由於蔣興儔字心越,又曾號東皋,故在日本多被稱為「東皋心越」。
基於清國人身份的關係,東皋心越只能留在專供外國人居住的長崎。延寶七年(1679)夏,水戶藩主德川國光的使臣今井弘濟與其會面。今井弘濟乃明代遺民朱舜水的學生,他十分賞識東皋心越,並表示德川國光有意邀請他離開長崎。兩人遂使計出發前往江戶,但因遭人揭發而被迫返回長崎,東皋心越所駐的興福寺也被關閉。
其後,東皋心越以其佛學及藝術修為,得到了幕府的注視。德川國光藉機再次伸出援手,最終成功在天和元年(1682)六月,將他接到水戶的別墅之中。東皋心越的名號逐漸傳遍整個日本,更被後世譽為「日本琴樂中興之祖」和「日本篆刻之祖」。
元祿八年(1695年)九月,東皋心越圓寂,享年57歲。為了承傳他的學說,東皋心越生前曾經講學的壽昌山祗園寺(註二),以及在他圓寂後兩年建成的少林山達磨寺,俱奉其為開山祖師。
而少林山達磨寺,正正就是祈福達磨的發源地。
橫跨百年的祈福名物
少林山達磨寺坐落於現今群馬縣的高崎市。它以「少林」及「達磨」為名,顯然是要記念曾於河南少林面壁九年的禪宗祖師菩提達摩(382年至536年)。受武俠小說影響,不少人都以為達摩是一個武藝高強,並開創了少林派的「神僧」。實際上,達摩究竟是否懂得武術,至今依然未有定論。而少林寺亦非由他所創。早在他從印度遠赴中國之前,另一位印度僧人跋陀,就已經在河南少室山建成了少林寺。
菩提達摩最大的貢獻,是在少林寺傳下了大乘佛法的禪宗一脈,乃漢傳佛教公認的禪宗共祖,在日本佛教也廣為人識。少林山達磨寺的由來,傳說就是江戶年間某個名為「一了居士」的僧人,夢到了達摩祖師的法相後,將之刻成雕像放在寺內供奉。東皋心越乃禪宗出身,對日本禪宗影響巨大。達磨寺在他身故後,追封其為開山祖師,也在情理之中。
據說達磨寺傳到第九代時,高崎一帶接連發生天災和饑荒。大量民眾流離失所,莊稼也遭到嚴重破壞。當時的住持東嶽法師,希望能夠替他們解困,便參照東皋心越所繪的「一筆達摩」,雕刻了一個「達摩不倒翁」木偶,再教導居民自行制作。一方面是為了消災祈福,同時平民也可以透過出售木偶,幫補生計。
久而久之,達摩不倒翁的習俗也傳到去其他地方。及至19世紀初,江戶城爆發了天花瘟疫,各家各戶都會購買達摩不倒翁祈求好運。出身自高崎的工匠山縣友五郎(1793年至1862年)見狀,便回到了家鄉製作達摩不倒翁。為了讓達摩不倒翁的形象更加親民,他為其塗上被視為吉利的紅色,再畫上大大的圓眼睛和鬍鬚,形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祈福達摩」。
結果這款祈福達摩大受歡迎,往後百年間,一直都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祈福名物,人氣高居不下。
連首相也要點睛
那麼形象傳統的祈福達摩,又是如何在五光十色的近代日本繼續綻放生命力呢?
少林山達磨寺隸屬的群馬縣,歷來都是首相的「出產地」。中曾根康弘、福田赳夫、小淵惠三,這三位著名的日本首相,便全是群馬縣人。其中歷任三屆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更加是高崎市人。他們在競選前後,都會去到達磨寺為祈福達摩點睛,祈求政途順利。以至現今的達磨寺裡,依然保留了幾位首相所簽名的祈福達摩。部份人亦會帶領黨友在媒體面前,公開進行點睛儀式。例如中曾根康弘便曾在自民黨大勝後,於競選總部內與黨友一同為祈福達摩畫上第二顆眼睛,以答謝神明庇佑。
在他們的帶動下,祈福達摩再度走入了公眾的視角。時至今日,祈福達摩依然是日本最具象徵意義的吉祥物之一,各地亦衍生出了不同款式的祈福達摩,例如仙台市的「松川達摩」(松川だるま),便為正面藍色、背面才是紅色。而愛媛縣的「姬達摩」(姫だるま),則是作女性造型。
想不到這個可愛有趣的祈福達摩,背後卻是貫穿了整個東亞的佛教歷史,也跟日本的近代政局息息相關。大家下次為朋友購買祈福達摩之時,不妨一拼講述這些故事,說不定可以增添那份物輕情意重之感呢!
註一:「蔣」為其俗姓,而「興儔」則是法名。
註二:壽昌山祗園寺原名為岱宗山天德寺,東皋心越圓寂後才易名為壽昌山祗園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