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火星探索競賽再開 中國如何追趕美國?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5,400多萬公里,以火星與地球的距離來看,是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最短距離。為了把握7月中至8月中的火星探索良機,阿聯酋和中國上周分別發射了「希望號」(Al-Amal)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預計本周也將發射「毅力號」(Perseverance)探測車,火星探索競賽再次熱鬧起來。

運載美國太空總署(NASA)「毅力號」(Persevance)火星探測車的Atlas V火箭,昨日成功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空軍基地發射升空。(路透社)

尋找生命的美國「毅力號」

這三個近日展開火星任務的國家,各有所求。對於太空科技實力超強的美國,「毅力號」將繼續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以最前沿的技術進行基礎研究。「毅力號」將首次特別負責收集火星岩石樣本。美國太空總署目前計劃與歐洲太空總署(ESA)合作在2026年展開火星任務,並在2031年將這些岩石帶回地球,屆時將是首批火星樣本。

美國「毅力號」探測車預計於明年2月在火星着陸,除了收集樣本以探索過去生命跡象外,也會首次試飛小型飛行器「機智號」(Ingenuity)。(NASA)

「毅力號」會在火星進行其他前瞻性的實驗。其一是試圖從火星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氣中產生氧氣,以測試可否支持未來人類登陸火星。另一是前所未有的試驗:名為「機智號」(Ingenuity)的小型直升機將嘗試在火星上飛行。

展現中國野心的「天問」

至於中國,一方面,「天問一號」將會有其科研貢獻。它實際上是由軌道飛行器、着陸器和探測車組成,以進行「整個星球的全球廣泛調查」。例如繪製地質結構圖並尋找水和冰;收集沙丘、冰川和火山等地景的圖像,為它們的形成方式提供線索;研究土壤和岩石的成份,尤其是尋找水如何改變了地質特徵的證據。此外,「天問一號」也將研究火星磁場。自2014年以來,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任務」(MAVEN)已經找到了很多證據支持這種想法,但科學家仍希望有更全面的理解。「毅力號」上主鏡頭的首席調查員Jim Bell說,「天問一號」或可提供來自不同軌道和地面的更多證據。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展示了中國深空探索的實力。(路透社)

另一方面,中國也頗為明顯地再次展示了追趕美國的決心和一定的能力。雖然,安全世界基金會(SWF)計劃規劃主任Brian Weeden指出,中國很大程度上只是「逐個逐個地做到了美國在過去幾十年完成了的很多事情」,但是,從三合一的「天問一號」可見,中國希望在一個任務中就展示它有能力趕上美國過去多年來的成果。

太空的「平治」與「福特」

蘇聯的Mars-3在1971年成為首個軟着陸的火星探測器,惟十多秒後就失聯。第二個做到的是NASA的Viking-1,在1976年着陸後史上首次從火星表面拍攝了照片。(NASA)

對於中國的太空「創舉」,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事務教授Joan S. Johnson-Freese指出:「中國人敏銳地意識到,很多人覺得他們只是在重複別人過去所做的事情。因此他們非常小心地做一些事。」她也認為,近日的火星任務可見中、美分野,美國太空總署的進取源自其經驗,她形容「美國正在建造一輛平治(Mercedes)」,中國只是「駕駛一輛福特(Ford)」…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展示了中國深空探索的實力。(新華社)

上文節錄自第22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27日)《 探測器相繼升空 美中阿三國爭奪火星》。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相關文章︰【科技.未來】阿聯酋火星計劃 真正任務不在太空探索?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4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BNO擴權突顯英國偽善 雙重國籍港人須二擇其一?

【立法會】「和理非」告別議會 民主派「前浪」為「溫和」辯

【港版納指】 恒生科技指數獨欠港資蹤影 港科企何以難崛起?

【科技.未來】 希望、天問、毅力相繼升空 火星探索競賽正式打響

最「香港」的香港導演 許鞍華:精誠創作,能屈能伸

疫後夜晚城市醒來 夜生活拉動中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