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養生進補保暖4大原則  食療湯水健脾防禦風寒

撰文:廖青霞
出版:更新:

今日(1月20日)大寒,為廿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亦是一年中的最冷時期。正所謂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面對季節變化、天氣寒冷、又有時凍有時暖,大家可多注意養生,強健身體,減少病痛。

大家可從飲食及生活習慣等方面入手調養身體,有以下4大建議:

大寒調養身體4大原則(按圖了解):

+6

一、應時進補:健脾養肝

踏入大寒,也即是接近春天,進補方式應逐漸減少,有助適應春天「省酸增甘」的飲食特性。中醫師徐澤昌指,大家可進食蜂蜜、大棗等甘味食物,調養脾胃。

另外,香港醫管局中醫動指出,大家應順應季節變化,開始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例如紫蘇葉、薑、蔥等食物,適當的進食少許辛辣的食物,有助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的同時,也為春天的來臨而作好準備。

相關文章:【職場健康】春分當心乍暖還寒 中醫師分享食療、保健建議

有健脾功效的湯水,大家也不妨在大寒時節飲用 ,包括「南瓜大蒜湯」,潘仲恆中醫師指可補中益氣,溫中健脾,溫暖脾胃及行氣,惟脾胃虛寒及牙病患者不宜多吃蜜棗,有宿疾便秘患及糖尿病者也要慎食蜜棗。另外,「五指毛桃淮山粟米湯」亦有健脾補肺功效,適合一家大小飲用。痛風患者忌飲用此湯。

相關文章:【健康湯水食譜】南瓜大蒜湯補中益氣暖脾胃 助消化整腸預防腹瀉

相關文章:【健康湯水食譜】五指毛桃淮山粟米湯 補肺健脾一家大細皆宜飲用

二、睡前泡腳 : 軀寒助眠

大寒標誌著春天快將來臨,不過也應注意保暖。香港醫管局中醫動建議,大寒應貫徹冬季養生的原則,入睡前可以熱水浸腳,有助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提升睡眠質素,可預防腳冷和防病保健。通常浸腳水溫在界乎40至50°C為佳,浸至足踝,浸泡時間大概10分鐘,可邊浸,邊加熱水以保持水溫。

另外,註冊中醫師李灼珊表示,腳部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動少,所以容易發冷。大家可用熱水浸腳外,也可穿上襪子入眠,不過大家要小心選購舒適、透氣、尺寸合適的襪子。過緊的襪子會令血管受到壓逼,血液循環慢,反而會適得其反。

相關文章:【冬天保暖】天寒地凍着襪好瞓啲? 中西醫教暖身小貼士

三、早睡晚起 避免過度運動

日常生活方面,彭明慧醫師指出,「冬季就相當於一天中的夜晚」,大家應順應冬季晝短夜長的規律,確保有充足的睡眠,以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日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過度運動,容易令身體變虛,以致沒有足夠的能量,應對春季來臨。大家應按自己體質在冬日做適量的日常運動。

另外,香港醫管局中醫動提醒,大家也應適當地減少房事次數,以適應冬季養生「潛藏」的原則,以固護精氣。

相關文章:這個「小寒」不太冷 勿吃太溫熱食物 注重運動勿過量

四、大寒防腰寒 : 補腎按摩

徐澤昌醫師指出,冬天著重補腎,而腳上有不同穴位,包括足底湧泉穴,加以按摩可有助補腎。

加以按摩足底湧泉穴,可有助補腎。(01製圖)

除了足底湧泉穴外,按壓背部的腎俞穴,也可補腎。腎俞穴大約距離命門旁兩隻手指位。命門就是對正肚臍中間,腎俞穴的位置,大約是肚臍後正中,脊骨旁開兩隻手指的位置,便可找到腎俞穴,按壓時可以用手背這兩個關節在背部打圈按壓,按壓約30至50次至局部有點酸軟或發熱。

加以按摩背部的腎俞穴,也可有助補腎。(01製圖)

相關文章:【天氣.大寒】寒冬養生兩穴位要「腎」重 冬盡春來進補宜減量

(資料來源:中醫動

相關文章:【冬天保暖】體質「虛」易受寒邪侵襲 溫熱及補血食物可驅寒補身

+1